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从课程、场域、实践发力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从课程、场域、实践发力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21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剑霞(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校长)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爱国主义情怀启蒙和筑基阶段,国家层面以法治手段强力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学校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基本遵循。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要想在广大中小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校须自觉肩负责任,既要胸怀“国之大者”,更要用好课程、场域等“小微资源”,探索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整合课程资源,筑牢教育之基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阵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用好课程资源。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课与道德法治课教学,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要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摆脱传统思政教育的说教形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式教学等,把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青少年可直接感知的承载实体,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其他各学科教师也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相关内容,通过教材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热爱和认同。比如,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穿插对经典名著、历史典故的讲解,带领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和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其精神品格;在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将我国艺术发展史相关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引导其逐渐夯实爱国主义情感基础。

  打造文化场域,拓宽教育之“境”

  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深度协作与融合。学校应通过营造沉浸式教育场域,让学生濡养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氛围和真实情景中。

  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能量场。学校应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学校、家庭在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营造特色鲜明、有机融合的文化氛围,在具体情境中增强爱国主义的文化生命力。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中设置爱国主义标语、展板等宣传物,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人物事迹和国家发展成就等内容,将爱国主义的理念和精神遍洒校园;设立红色校史墙、红色故事石雕、历史故事纪念碑等,并巧妙融于校园环境之中,使学校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沉浸式教育的场域;开展各类家校共育主题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教师、家长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为国家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校外场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平台。学校应充分发掘多方面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多维育人平台。例如与红色革命村镇、历史场馆、博物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共建,形成文化共创、师资共享、活动共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平台。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等平台,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开展实践活动,焕发教育之“彩”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当把实践作为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学校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悟将爱国主义的理想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

  于纪念馆和历史遗迹中寻找爱国足迹。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站在历史的现场,真切体会历史事件的影响、领略历史人物的风采,亲身感受中国悠久历史的宏伟壮阔,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导览讲解、展览观摩等形式,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过程,直观而深刻地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英雄人物的牺牲奉献,由内而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于社区服务活动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社区是最小的居民组织,最贴近社情民情。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学生既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还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从而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另外,参与社区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通过与他人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优点,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同时可以取他人之所长,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自我。

  于文化体验活动中领略中华民族之风采。学校应创设并组织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民间舞蹈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烂多彩。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形成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爱国主题的展板或宣传册,使“内化于心”的爱国热情通过个性化创作“外化于行”,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同时提升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于红色研学实践中且行且思且收获。作为研学旅行的一种形式,红色研学是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校外实践活动。红色研学以行走、体验、思辨、实践为路径,促进真正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与红色研学实践,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更加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需要强调的是,红色研学通常涉及艰苦环境下的实践活动,学生需要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进而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品质,使之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