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新闻随笔】
作者:人杰(媒体评论员)
不久前,在江苏省无锡市第十六届“太湖读书月”启动仪式上,百余座“钟书房”正式亮相该地景区、车站、社区、茶吧、花园、咖啡厅等各处。无锡是钱钟书的家乡,所以该地集中打造的优质公共阅读空间取名“钟书房”。涵养着城市气质,丰满着人们的心灵,书香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气质。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无锡精心打造“钟书房”正是其中的生动实践。紧贴群众需求、主动听取诉求,无锡致力于让城市书房“热”起来,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靓”起来。特别是将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扩展为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利用文化优势优化文化环境,用巧思和实干让城市更美好,这种思路和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生活里不能没有书籍,阅读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点亮了人类的幽深心灵与浩瀚世界。而城市书房,则仿佛偌大城市空间中的一处处安静角落,给步履匆匆的人们提供心灵休憩的港湾。作为阅读及图书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探索,城市书房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大型公共图书馆辐射半径不足等问题,更好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让城市书房“热”起来。要用“面子”吸引人。建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并不是要一味贪大,特色是重点,精巧是亮点。用美的阅读场景,将读者唤回书店。作为无锡“钟书房”市级示范点的崇安寺景区二泉广场上的老钟楼试运行,人们得以在此了解无锡变迁,阅读城市精彩;位于梁溪区的乐趣生活书房,通过空间布局彰显生态、智慧特色,人们在阅读活动中收获良多;滨湖区芸台书舍,被打造为一间包含文化创意、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展览等多种业态的书香文化复合型空间……如今,分布在锡城各区的百余个独具匠心的“钟书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让城市书房“火”起来,要用“里子”留住人。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公共阅读空间只有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更好留住人心,延续书房的生命力。为调动更多社会力量推动城市书房的建设,无锡当地政府创新思路,推出“介入钟书房运维”和“送活动进钟书房”两个资源库,让“钟书房”的管理者们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第三方服务,通过融入“书房+”等多业态,引入社会力量市场化运行,使得“钟书房”能够走得更长远,并且实现“各美其美”的个性化发展。比如,位于无锡市梁溪区的“西溪”香通书房,为了实现“自我造血”,在筹划之初引入科学家咖啡,每卖出一杯,就有5角钱进入社区公益基金,助力更多公益项目。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空间即便再小,其间萦绕的一抹书香,将让置身其中的人打开更大的精神世界。我们期待,那些已经“扎根生长”在城市角落的城市书房,能让走进其中的人感到精神世界被拓展、被填满,吸引彼此一次次的相会。同样期待,以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契机,未来能有更多的城市书房在各地落地开花,让书香飘到市民家门口,带来更加丰盈的精神生活,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沁入城市的文明肌理。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3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