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馒头成致富大产业”带来的启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馒头成致富大产业”带来的启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2-07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刘艳杰

  进入腊月门,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在山东青岛,年货清单里必不可少的一项便是王哥庄大馒头。花样繁多、色彩斑斓的大馒头不仅深受本地人喜欢,还漂洋过海、远销海内外。2023年,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共生产大馒头约1.4万吨,产值1.2亿元,完成了从餐桌面食到特色经济“领头羊”的华丽转变,成为乡村振兴、增收致富的“金饽饽”。

  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大馒头,到底是如何“蒸”服世界的呢?将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动能。崂山区王哥庄聚焦自身发展优势,持续发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此过程中深入挖掘当地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并进行创新传承,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王哥庄大馒头的发展之路,为广大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王哥庄大馒头作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500余年历史,至今还保留着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的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大馒头承载了淳朴深厚的文化记忆,塑造了代代相传的独特民俗。他乡游子,在一口口韧劲十足、麦香四溢的馒头里,被唤醒的是一份关于成长和故乡的美好记忆。步入新时代,王哥庄大馒头又创新开发出诸多符合时代特色的新产品,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彼此赋能、相得益彰。

  目前,文旅产业已经成为传播展示优秀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冰雪”,都是将城市文化符号化、具象化,通过打造“能为自己代言”的城市IP,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王哥庄大馒头也创办了自己的专属节庆——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推出原创主题曲和系列文创产品,开发大馒头制作研学体验项目,并邀请网红达人成为“好品推荐官”,以吸引学生群体和年轻消费群体为主要目标,让大流量带动文旅大销量。在厚植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场景层次、拓展综合功能、优化游客体验,形成文化旅游和乡村产业的高度黏合。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好,乡村才能聚人气,才能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特色乡村产业的竞相发展更丰富了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让农民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农业活动,而是通过走出一条多元化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实现增收,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以王哥庄大馒头为例,为规范产业发展,当地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特产办公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并组织成立了大馒头协会,实行“农户+协会”模式,通过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带动百余户村民成为馒头加工户。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下沉,乡村振兴与数字产业的融合也日渐成熟。王哥庄顺应发展趋势成立了电商直播总部,成功开拓了增收新渠道,让带领百姓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更加强劲有力。

  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这为我们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牵引。深入挖掘各地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希望更多“多彩馒头成致富大产业”这样振奋人心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演。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07日 02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