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24年2月3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盾构隧道内进行巡查。新华社发
河北省迁西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图为2023年12月27日,农民在迁西县五海生态观光园内打理无土栽培的蔬菜。新华社发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园里的光伏发电项目。新华社发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2023年,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2023年,我国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
(光明日报记者訾谦整理)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代表: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目前,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取得了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但总体来看,“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可产生巨大推动力的突破性技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成果转化机制中,以学科链支撑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成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我建议完善一站式科研创新体系与科创服务体系,以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并完善全方位融合发展体系,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将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实现全方位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0%。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
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主要依靠基层人才。目前,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但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线工作人员还较缺乏。当前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深度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战略科学家队伍,遴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推动高端人才深入农业产业一线,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和农业经理人制度,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郑亚莉委员: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合作
光明日报记者訾谦采访整理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增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动力和活力。发展“丝路电商”是充分发挥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等优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丝路电商”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不断成熟,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不断推进。
近年来,浙江积极举办“丝路电商”活动,为“丝路电商”发展贡献浙江经验。如启动“非洲好物网购节”,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交流;举办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现场发布系列成果,签约6大项目;率先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省域全覆盖,全国十大优秀综试区中,浙江席位占比全国第一;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加快制度创新,健全“丝路电商”发展制度保障。
进一步创新“丝路电商”发展之路,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打造“丝路电商”产业体系,通过壮大跨境电商主体规模、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加强跨境电商品牌建设、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等4方面推动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二是完善“丝路电商”制度体系,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包括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标准制定、提升跨境电商规则标准话语权、加快构建数字安全体系;三是提升“丝路电商”服务体系,通过完善跨境电商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体系、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等方式,打造完善的服务体系;四是深化“丝路电商”平台体系,通过推动开放平台提能升级、推进世界电子贸易平台试点全球化布局,持续升级“丝路电商”专业服务平台;五是建设“丝路电商”监管体系,通过全面构建数据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加强风险防控系统建设,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统筹好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委员:
实现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光明日报记者訾谦采访整理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是否动态平衡、良性互动。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是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重大决策。
要着力扩大内需,实现以内需牵引供给。内需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压舱石,也是供给更好发展的重要牵引。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外部不稳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为此,必须扩大内需,实现国内大循环。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并通过强化管理、完善工艺、技术迭代升级等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要持续推动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让各种新型的、高质量的供给迸发出来,引领新的需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论是扩大内需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这要通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只有实现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又有利于扩大需求的动态平衡,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进而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中铁工业总工程师兼中铁装备首席专家王杜娟代表:
面向产业前沿持续自主创新
光明日报记者訾谦采访整理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破除“卡脖子”技术难题,才能占领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制高点、主动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盾构机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盾构刀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施工成本和工程质量。2016年以前,我国使用的盾构刀具还需进口。为攻克这种特殊材料,我们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联合攻关,最终解决了超硬材料高强、高韧的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是国际公认的制造业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确保产业安全的战略选择,对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持续提升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着力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围绕绿色制造和智能技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推出标志性创新成果,以科技创新增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底气,为进一步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代表:
融合衔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光明日报记者尚杰、赵明昊采访整理
我长期关注新疆的发展情况,多次深入天山南北开展调研,看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喜人景象,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锚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政策、举措。新疆要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展现新疆担当、彰显新疆作为。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新疆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找准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运行轨迹和阶段特征,吸引沿海产业链向新疆延伸;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本投资新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党中央赋予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定位。2023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新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的重要契机。新疆应瞄准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面向欧亚区域展开经济贸易合作,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方面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新疆要始终锚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布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打通各地小循环系统,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连通,与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相融合和衔接,提高新疆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自身生产力布局。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