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苏扬州:新农人成“兴农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苏扬州:新农人成“兴农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4-21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杜倩 苏雁

  走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的廷丰农牧养殖场,上千平方米的养殖场中,仅4名工人管理着8万只蛋鸡。与人们印象中养殖场难闻的气味不同,这里弥漫着艾叶与玉米混合的清新味道,令人耳目一新。

  “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我意识到发展机遇来了。”养殖场负责人翟飞回忆道,2016年,他回乡创业,从人工养殖蛋鸡起步,到逐步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再到成功开启智能化养殖。如今,他的养殖场年产鸡蛋1100吨,产值1200多万元。

  走进鸡舍,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自动化层叠式大鸡笼,鸡笼内蛋鸡下蛋后,一颗颗新鲜鸡蛋便可“坐”着传输带,直达装箱工作台。待到喂食时,仅需按下电钮,饲料便可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向食槽输送。

  “我们给每间鸡舍都安装了物联网管理系统,为蛋鸡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蛋率。”翟飞说,目前,蛋鸡的饲养管理、温控调节、饲料加工、鸡蛋收集、鸡粪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已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既保证了鸡蛋绿色健康,又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对于刚入行养殖的新农人来说,引入智能化设备的成本高、风险大。“但经过市农业农村局协调,我们在引入机械设备时享受到了项目补贴,政府还派了技术员来厂指导,投产前担心的问题顺利解决了,后面的路就越走越顺了。”翟飞说。

  像翟飞一样,肯吃苦、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农人不断涌现,创新的力量持续注入乡土。在江都区小纪镇的庆丰蔬果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新农人张霞目前管理的1500亩蔬果地,是当地保供的重要来源,该农场去年底被列入江苏省家庭农场典型推介名单。

  “小纪镇原本就是扬州市的‘菜篮子’基地,这里祖祖辈辈都种菜。我的父亲就有十几年大棚蔬菜生产经验,大学毕业后我看到自家的蔬菜种植技术不太成熟,产业发展困难,就萌发了创办农场、种‘科技菜’的念头。但我的种菜理念和父亲不同,他是吃苦在前,我是‘偷懒’在前呐。”张霞说。

  说话间,记者走进农场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只见大棚内干净整洁,智能农业采集器正自动检测棚内光照、温度、湿度,一排排洁白的培养基上,翠绿的秧苗焕发着无限生机。随着墙上水肥一体化设备阀门的开启,水和营养液通过地下管网和喷滴灌设备不一会儿就输送到了农作物根部。

  “以前种菜,浇水、施肥全靠人工,现在一键即可完成操作。”在张霞看来,是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让蔬菜大棚变身为“智慧车间”。

  改变老一辈农人的思想并不容易。起初,父女俩为了农场的发展转型方向,经常一见面就“掰扯”,最终他们决定用效益说话。

  张霞说干就干。她大胆引种翠冠梨、西兰花、番茄等20多种果蔬,利用果树冬眠期间种植大葱大蒜,每亩增收近2000元;在果蔬种植中,先后投入800万元推广应用套袋技术、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技术;建立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对上市前的蔬果进行产品检测,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带合格证上市;投资建成蔬果冷藏保鲜库,创立了自有品牌“天碧春”……通过一个个先进项目的试验,张霞的农场成了当地实验示范的样板田。

  “从父亲由怀疑到逐渐认可,再到邻村、邻镇甚至邻市的农户争相前来学习,不仅新品种、新模式得到推广,农场的瓜果蔬菜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种植户收益普遍提高。”小纪镇副镇长朱立华告诉记者,张霞提出的科技种植理念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刚用上智能化温室大棚时,在新品种怎么种、怎么才能实现口感和产量双赢上走了一小段弯路。”张霞说,“区里了解到我的困难后,立马派人上门指导,又推荐我参加了省市区三级的新型职业农民长期培训班。”

  以培训为契机,张霞结识了很多新农人和专家,并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将农场建成了田间学校,邀请来自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在农场为周边农村农户举办50余场高新技术的讲座,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张霞还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肥药、技术,带动百余年轻人加入种菜大家庭。

  “为培养、吸纳像翟飞和张霞这样的新农人,去年江都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新农人联合会,这也是苏中地区首家区级新农人联合会。”扬州江都区副区长赵相平介绍,如今新农人联合会已发展成5万人的“大家庭”,通过采取锁定不同人群、精准开展培育、协助搭建购销平台等方式,帮助新农人真正成为振兴乡村的“兴农人”。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1日 03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