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儿童视角真挚书写时代变迁——读儿童小说《飞起来的村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儿童视角真挚书写时代变迁——读儿童小说《飞起来的村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4-24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

  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关注视野不断扩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时代大题材,我们都是亲历者。儿童文学有责任、有义务来挖掘大时代变迁下的动人故事,以自己特有的角度,反映时代的变化,书写时代的新声。马慧娟的儿童小说《飞起来的村庄》(大象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以质朴本真的语言、生动明快的描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作者是从山乡巨变泥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飞起来的村庄》也是从山乡巨变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儿童小说。

  宁夏红寺堡这片易地扶贫安置区,正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山海情》故事发生地。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通过易地搬迁为西海固贫困地区的人民解决了脱贫奔小康的重大问题,使得那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飞起来的村庄》以儿童文学的独特视角,将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特别是移民搬迁问题,以生动而感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作品通过细腻描绘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应该怎么写?马慧娟给出了她的答案。《飞起来的村庄》让我们体会到儿童文学在表达这种时代巨变时的独特魅力。作者就是生态移民中的一员,至今还生活在乡村大地,忙碌在田间地头。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她亲身感受中国乡村发展变化这一历程,使她有着不同寻常的认知和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她同时拿着锄头和笔头在进行创作。所以她的笔触真实而感人,作品亲切而可信。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生态建设的努力与成就、养殖种植的辛勤与收获、技术引进的突破与创新、科技扶贫的智慧与力量、教育扶贫的深远影响,这些都在作品中得到自然而然、不动声色的展现。

  《飞起来的村庄》的动人之处在于一个“真”字。作者对西北地区农村儿童形象刻画得深刻入微,字里行间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老虎沟乡村生活的画卷像慢镜头一样,一点一滴在作品中展现,没有拔高,没有夸张,反而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这种“真”,表现在儿童的游戏里。乡村大地是充满自然乐趣的,孩子们永远是快乐的。作者熟谙乡村的各种游戏,这些游戏在书中被阿里、舍巴、尔萨、莹莹、八虎五个小孩展现出来,他们玩泥巴、抓蚂蚱、抓麻雀、抓狗鱼、打牛……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这种在广阔乡野的游戏,这种在游戏中的结伴成长,充满了童趣,让人神往。

  这种“真”,表现在对家乡的爱上。阿里的奶奶因故土情结,一开始拒绝搬迁,这种对故乡的眷恋,根植在我们文化基因之中。但最终在村干部劝导和对儿孙教育、发展的考虑下,奶奶跟随阿里他们走进红寺堡。在红寺堡,一样是祖国的土地,他们用新的热爱,开启新的生活。可以说,家长里短中的亲情,植根在泥土里的眷恋与博爱,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真”,表现在友谊的可贵上。当得知好朋友平娃一家要提前举家搬走时,阿里和八虎飞奔着来找平娃,等待他们的是一次成长的告别甚至是蜕变。孩子们用“红气球”作为礼物送给平娃,希望美好的情谊通过气球带向远方,可阿里因摔倒让红气球飘向了远方……哀伤的离别,飘向远方的红气球,使得故事在这一刻有了诗意的升华和表达。

  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没有经过专业科班训练的马慧娟在遣词造句上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碾场”“割苜蓿”“买毛驴”等乡间场景透过文字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一幅幅“乡间小趣”的水彩画。这些充满诗意的描写随处可见,让原本寻常的生活场景立刻丰富、生动起来。

  通过不落俗套的描绘和循序渐进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通过“飞起来”的村庄,通过从西海固老虎沟到红寺堡的跨越式巨变,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永远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儿童,是一批勤劳勇敢、善良美好的百姓,是一个繁荣富强、昌明兴盛的祖国。

  其实,“飞起来”的不只是村庄,更是村庄里的人,包括马慧娟自己。16岁初中毕业后未能继续上学的她,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作家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个人命运的转变,不仅是自身努力与坚持的结果,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新时代,是逐梦的时代,也是圆梦的时代,就如同书中结尾写道:“雄壮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同升起的,还有阿里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村庄里生生不息的希望。”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4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