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赵玉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副研究员)
今年元旦,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从上海出发,开启了它的商业首航。之后伴随着内河、沿海、日韩等传统航线全面复航,东南亚等新航线的开发,我国邮轮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回升。近日,邮轮旅游迎来新利好:自5月15日起,我国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可从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据邮轮游艇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国际邮轮首次停靠中国港口,拉开了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序幕。随着邮轮旅游市场的扩大,我国邮轮旅游产业链逐渐建立并完善。设计建造方面,“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30多个航次,第二艘大型邮轮4月进入总装阶段,将于2026年年底之前命名交付。运营服务方面,华夏国际邮轮公司成立并落户上海,上海宝山各类邮轮相关企业总数达上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邮轮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度假的需求也不断升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包含国内邮轮、国际邮轮在内的邮轮游预订量同比大增445%;今年一季度,国际邮轮中外旅客运输量已超19万人次,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
我国邮轮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带动效应不可小觑。自2016年开始,中国便超越德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充足的潜在客源使中国成为国际邮轮公司竞相争夺的市场。以邮轮渗透率看,2020年前我国邮轮渗透率只有0.15%,如果渗透率提高到1%,保守估计我国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到1400万人次,相当于2023年全球邮轮客运量的一半。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可撬动制造、建筑、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仅以邮轮建造为例,大型邮轮造价超过10亿美元,配套供应链涉及100多家战略供应商、8000多家专业供应商,涵盖近120类成套设备、约2500万个零部件,单艘邮轮建造吸收劳动力超过1000万工时。
推动邮轮旅游焕发新活力,须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预测,2024年全球邮轮游客预计达3413万人次,2028年达4027万人次。我国虽有大陆岸线长、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等经济地缘优势,但要在全球邮轮经济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还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增强竞争力。深化邮轮旅游结构性改革、推动邮轮产业链不断延伸,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丰富产品供给,全面融入全球邮轮旅游分工合作格局。
一方面,不断营造更加友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对标国际邮轮营运模式,适当放宽邮轮进口及营运年限;针对国内各邮轮口岸所在地市出台进口邮轮船舶零关税、免征增值税,邮轮运营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邮轮港口自持邮轮,打破港多船少的局面,形成母港、访问港航线常态化布局等。总之,通过构建多层级、多地市的联动体系,为我国邮轮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邮轮产业生态。加大邮轮港口和企业扶持力度,尝试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进一步打通口岸、港口、地方政府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邮轮业务数据标准化、一次申报信息共享,提升邮轮港口群的联动服务功能。推动国际货柜转运常态化,发展邮轮船供“全球采购、集中配送”模式,支持国内优质产品参与邮轮船供,建设国际邮轮补给中心。构建邮轮职业教育平台,强化邮轮人才培养建设。
同时,持续丰富邮轮旅游产品航线。探索开通多元化国际邮轮航线,探索将邮轮作为“漂浮酒店”的创新运营模式,探索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地航线试点。鼓励南北区域邮轮母港联动,加强与长江等内河及沿海游轮市场的衔接,形成层级丰富、特色鲜明的邮轮航线体系。引导和鼓励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行业企业积极对接本土邮轮运营需求,创新发展邮轮文化产品。不断丰富邮轮产品选择,优化邮轮旅游消费环境,让邮轮为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注入更多活力。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