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兰亭雅集”的千年余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兰亭雅集”的千年余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4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谈文绎史】

  作者:刘占召(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永和九年(353)上巳节,会稽内史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人在山阴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所作37首诗歌后来结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撰序,即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兰亭雅集的诗酒风流也成为千古佳话。在后世仿效的各类兰亭雅集中,诗歌、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元素争奇斗艳,形成华丽精致、传承千载的文化景观。

  历代的兰亭雅集,赋诗是主要的竞艺活动。永和九年是自由式的即席赋诗,诗体和内容都由自己决定。后来的兰亭雅集,则花样不断翻新。有联句赋诗,如唐代鲍防、严维、吕渭等37人所作的《经兰亭故池联句》,参加者每人一句,展现出多人协作、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又有代言补作,元至正二十年(1360)春,浙江省左右司郎中刘仁本邀请42人在余姚修禊,这次诗会的游戏规则是为王羲之兰亭雅集中未能作出诗歌者代为补作,参加人数和诗歌风格都刻意和晋人保持一致。亦有集句诗和回文诗,如乾隆十一年(1746),杭州知府鄂敏组织的禊集,成《西湖修禊诗》一卷143首,其中陆培四言诗为集句诗,选取陆云、王粲、陶渊明、嵇康等魏晋诗人的诗句,重新排列组合而成一首新诗,达到了运化古人诗句如同己出的艺术效果;而孙庭兰作回文诗:“连峰秀极望,远水平邀泛。弦停鸟荐觞,沫吹鱼拥剑。”回环往复,因难成巧。还有分韵赋诗,梁启超在1913年上巳节组织北京万牲园禊集,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分韵,每人分拈一字,然后按照这一字所属韵目中所包括的字为韵写诗,精彩纷呈。

  兰亭雅集也是历代画家争相竞技的绘画主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传宋代郭忠恕《摹东晋顾恺之兰亭宴集图》,东晋顾恺之是否绘有《兰亭图》已无从考证。《兰亭图》在唐代已经流行,宋徽宗曾收藏王维的《兰亭图》,中唐诗人李频有《府试观兰亭图》,这是选拔乡贡进士的府试试题。南宋俞紫芝《兰亭集序图卷》以长卷的形式再现兰亭雅集的盛况,诸人列坐于溪流两岸,各自展纸执笔创作诗赋,人物旁边一一题署参与雅集者的官衔、姓名及所作诗,这是今存最早的《兰亭图》。旧传北宋李公麟所绘《兰亭修禊图》亦是这类图文相间的长卷,据明曹昭撰、王佐补《新增格古要论》卷二记载,周宪王朱有燉于永乐十五年曾镌刻上石,“一时清标雅致浮动樽俎,千余年后犹可即图以想见其事者”。除了图画之外,还有诸多摹刻版本的《兰亭序》流传,如定武本、定武肥本、定武瘦本、褚遂良模本和唐太宗模赐本。绘画、书法成为再现兰亭雅集的重要元素。明清时期的画家仇英、文彭、钱榖、吕敏、苏六朋等都绘有兰亭雅集的名作,而对这一主题开拓最多的要数文徵明。文徵明绘有多幅《兰亭修禊图》,创作于1542年者一改长卷的全景水墨为立轴的青绿山水,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场景,王羲之与两位朋友在兰亭中交谈,8人坐于曲水两侧,注视着漂浮的酒杯,一侧5人,一侧3人。王澍《虚舟题跋》卷八称:“用意闲远,能使繁者简,实者虚,恍如亲见当年游目骋怀,啸咏自得,一段和明畅悦意象。”

  清代的兰亭雅集多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如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借园修禊。与永和九年一样,这一年也是岁在癸丑。毕沅的幕僚王宸绘制了《借园修禊图》,所绘的内容不是永和九年雅集场景的再现,而是借园修禊的现场实景:七八间茅舍坐落在山水之间,一座舒朗宽敞的庭院,屋内有3人坐谈,屋外3人在吟哦赋诗,一人沉思,一人伏案,还有4人闻讯而来,画面左侧及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整幅画动静相宜,疏密有致。卷首是王文治临写的定武兰亭。这次竞赛规则是“各取禊叙字为诗”,即所作诗歌的用字均来自《兰亭序》,这便于集字,也规定了写诗的风格,同时又增加了写诗的难度。这次诗体以五七言为主,亦有四言和百字令、菩萨蛮两首词作。31位参加者的全部诗作均用《兰亭序》集字,缀合成一幅优美的书法长卷;参加者还有两位9岁孩童,也按照竞赛规则写了两首七绝。正如卷末陈崇本跋所云“作画人多山水心,分题字集兰亭草”,作画、题诗、集字、临帖,显示出雅集组织者巧妙的构思。

  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时多有善政,兰亭雅集还开创了风雅太守与民同乐的传统。文徵明《重修兰亭记》称赞王羲之“开仓赈饥,上疏争吴会赋役,与执政书极陈郡中敝事,其于为郡,尽心焉尔矣。兰亭之会,殆其政成之暇欤?”后世的兰亭雅集,组织者许多是地方长官,如上文所言刘仁本、鄂敏。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记载宋仁宗景祐年间会稽太守蒋堂“修永和故事”,南宋泉州安溪县令陈宓于嘉定六年(1213)上巳节“咏《兰亭》之章,如与昔人同此一席”(《安溪县集右军字续兰亭记》)。理宗宝庆三年(1227),临安府尹袁韶召集幕僚修禊于西湖,程珌《西湖禊事记》称“京尹之仁,都民之和,而太平之观……宁能多逊兰亭、洛滨邪!”清代王士祯担任扬州推官5年,勤于政事,论文讲艺,于康熙元年(1662)春组织红桥修禊,王士祯在《红桥唱和集》序中称“红桥即席赓唱,兴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时盛事,当使红桥与兰亭并传耳。”黄叔琳《渔洋山人本传》称赞“耳食者徒以公为有明三百年来诗人之冠,不知其清风政绩卓卓如是者”。而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客官扬州期间,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修禊,歌咏扬州名胜,扬州名士如郑燮、金农、袁枚、罗聘、厉鹗等纷纷参与,《扬州画舫录》称,“其时和修禊韵者七千余人,编次诗三百卷”,形成千人唱、万人和的盛况,营造出康乾盛世歌舞升平的文化景观。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4日 16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