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改进文风大家谈】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改进文风大家谈】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5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黄朝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在古代,写文章是少数人的事。现在,几乎人人都写文章,人人都可以写文章。

  那么,如何写好文章?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能会由于时代不同而有自己的历史任务、用语习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空讲哲学、不空谈理论、不空喊口号,有生气、见神采,读了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论的权威性,也在于其文风的革命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准确优美的描述的统一。笔者多次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感改进文风,要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那里取取经,返璞归真。

  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旗帜鲜明,不绕圈子,一来就亮明立场观点,说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反观一些文章,“帽子”太大,实质是回避问题、无视矛盾。这样的文章,读之无益,谈何价值?

  分析问题鞭辟入里。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堪称典范,比如“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大道至简。寥寥数语,把宏大的理论讲得透彻而直抵人心,却也是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的“普通话”。反观一些文章,理缺词穷、理贫词涩,最终也只能从“小房间”走向“档案室”,起不到理论应有的指导实践作用。

  解决问题直击要害。我们党有两个文件值得一说,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是中央八项规定。两个文件既短又实,共识度高,都产生了广泛、重大、持续的影响,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稻草人”。可见,文章的力量,不在长短,而在是否抓住和解决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改文风不是小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路虽远,行则必至!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5日 01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