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今天,如何为孩子们写出好听的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今天,如何为孩子们写出好听的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5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天,如何为孩子们写出好听的歌

——来自“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的启示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意林

  为少儿歌曲《红心向未来》写完最后一个音符,作曲家印青轻舒一口气,感觉一身轻松。年届七旬的他感慨,写少儿歌曲绝对不是“小儿科”,不比之前任何一次宏大主题创作轻松。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少工委联合组织的“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自2022年起实施。印青担任活动的音乐总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印青和同事们共征集到1259首歌词作品,经过2轮筛选,3轮歌曲创作,5轮歌曲修改,终于创作出16首好听的少儿歌曲作品,并于近日发布了16首作品的MV。整个创作过程充满曲折艰辛,但个中经验值得今后的少儿歌曲创作者借鉴。

  “小宝贝,穿衣扣扣子……一边长,一边短,肯定扣错了……一粒扣错粒粒错……”歌曲《小宝贝扣扣子》描写了三四岁的孩子穿衣扣扣子的生活小事。词作者潘与庆长期从事儿童歌曲创作。在他看来,给低龄孩子写歌,要坚持“童真童趣不可少”,而要写出童真童趣,作者先要有一颗童心。

  这16首少儿歌曲中,《星星河》《小雨滴》《小宝宝上学校》《“听话”的爸爸》等歌曲也都是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表现了孩子眼中的自然现象、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等,歌词和旋律都纯真质朴,充满童真童趣。

  “给孩子们写的歌,不仅要好唱好听,还要有健康的审美。”印青表示,“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就是要为少儿歌曲创作注入一种健康的审美。比如,歌曲《我是劳动小能手》表达了“劳动最光荣,快乐在心中”的价值观;歌曲《少年郎》塑造了“不负光阴好年华,手捧诗书行万里”的有志少年形象;歌曲《闪光的梦想》通过高歌“就算跌倒,那又怎样,爬起再战,才叫勇敢”,鼓励少年们“迎风踏浪,追逐每一缕阳光”;歌曲《爸爸的哨所》从孩子的视角讲述了边防军人保家卫国的故事,早早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少儿歌曲创作之难,不仅在于如何把歌写得好听,更在于如何把健康的审美和正确的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歌词和旋律。”印青说。

  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虽然只创作推出了16首少儿歌曲,但却集中了老中青三代作曲家以及从音乐界到教育界的各方力量。为了让歌曲呈现健康的审美导向,创作者们一遍又一遍磨歌词,有的歌词被修改了几遍甚至十几遍。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靓靓指出,现在的歌曲创作受市场影响很大,一般有邀约才有创作,而儿童歌曲创作商业回报低,很多词曲作者创作儿歌的积极性不高。“童心向未来——当代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是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儿歌集中创作。这种集中创作既保证了作品的审美和质量,又提高了创作效率,其经验值得借鉴。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孩子们重要学习、娱乐工具的当下,孩子们所唱儿歌除了来自家长和学校老师,更多来自各大网络平台。因此,专家们也呼吁,网络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为优秀儿歌作品提供更多传播渠道和推送机会。只有当优秀的儿歌作品唱起来、传下去,才能形成良好的儿歌创作生态,进而吸引更多艺术家投入优质儿歌创作中。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5日 04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