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矿山修复 产业融合丰垄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矿山修复 产业融合丰垄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8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黎丽丽

  初夏时节,草木繁茂,田园葱茏。走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放眼望去,天空碧蓝如洗,青山郁郁葱葱,沥青道边绿树挺拔,农家小院花木掩映,村旁田野里作物生长正旺……一派宜居宜业和美景象。

  很难想象,如今生机盎然的巨源村,曾经是植被受损、山体坑洼的工矿废弃地。

  1958年,萍矿集团巨源煤矿开矿,仅有5.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因煤而兴,最多时有1.6万名职工及家属。除了采矿业,还辐射带动农业、畜牧、服务等产业红火发展。

  “那时村里整天炮声轰鸣,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与矿石有关的职业。”巨源村委会委员吴文庆曾在矿上工作,对彼时的红火记忆犹新,“最鼎盛时,巨源煤矿年产量超过40万吨,拉煤炭的卡车排着长队,日夜不休,热闹非凡。”

  然而,在一车车煤驶出巨源、为当地发电等作出贡献的同时,粗放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在逐步积累,植被受损、土地沉陷、地表水流失等问题接踵而来,困扰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天灰蒙蒙的,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井里也再没有甘甜的井水。”吴文庆回忆。

  抚平矿业“伤疤”、修复生态迫在眉睫。2016年,湘东关停巨源煤矿,开启矿山修复和绿色转型的发展之路;2022年,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地方配套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湘东区投资一亿余元强力推进巨源花冲坡、肖家大屋和煤矸石山3处975亩矿山修复项目,以市场化机制破解老工矿区域生态修复难题,构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体系。

  巨源村的蝶变,由此拉开帷幕。

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矿山修复 产业融合丰垄亩

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花冲坡片区。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供图

  走进巨源花冲坡废弃矿山修复现场,数十台铲车、挖机、运输车在工人们操作下轮番作业。整治后的平缓山坡上,一株株植被向阳而生,一棵棵扦插的小树苗已长出新叶。

  峭壁陡坡植绿护绿,绝非易事。巨源村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在综合分析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气候水文、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了危岩清理、废渣废石清除、地形地貌整治、微地形微地貌绿化、灌溉养护等综合治理。根据土壤实际情况,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将不同情况土壤合理划分为旱田、水田、林地等类型用地,探索将废弃矿山打造为家园、公园、田园、产业园的“四园”模式。

  短短两年时间,巨源花冲坡生态修复工程进度达80%,曾经裸露的山体重披新绿,田地间试种的玉米郁郁葱葱。“刚开始修复矿山时,村民们不理解,觉得政府花大价钱修复矿山,还不如把钱分给大家来得实惠。可如今看着矿山变绿、天空见蓝,邻里乡亲喜笑颜开,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光四说。

  在全力服务巨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之余,巨源村“两委”全力优化村级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小区,开展危房整治,完成整村道路提升改造、新农村建设、电网改造、水网改造、整村亮化等工程建设,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实事,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改善,绘就了巨源幸福底色。

  矿山修复,不能仅一“绿”了之,更要激活沉睡资源,让村民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如何让重披新绿的青山,变身带领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的“金山银山”? 这是当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矿山修复 产业融合丰垄亩

巨源村党委书记刘国正在黄蜀葵基地同村民交流。彭建丽摄/光明图片

  据了解,依托湘东镇人才联盟分会服务站,镇村两级紧密联络乡贤助力,先后在巨源村孵化出黄蜀葵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冰糖橘种植基地、果冻橙种植基地、杨梅基地等产业项目。废弃矿山蝶变“花果山”,游客纷至沓来,巨源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黄蜀葵种植基地,村民曾春生正在田间观察黄蜀葵长势。“现在的养护工资每天100元。”曾春生笑着说,“等到了花期,村里还会雇百余位村民摘花,花要抢在每天10点钟凋谢前摘完,麻利点的人几个小时能摘近百斤。”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下设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黄蜀葵烘干车间,巨源村党委书记刘国正边指导村民操作仪器边介绍,“这里原来是巨源煤矿食堂,通过盘活资源,我们将它改造为烘干车间,除烘干黄蜀葵外,还代接药材烘干业务。”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地下开采到地面开花,巨源村集体经济走出阵痛。2023年,巨源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并带动百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还将用好矿区文化资源,探索影视基地、婚纱拍摄等发展方向。”刘国正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湘东镇党委书记董接发说,将持续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后期经营管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8日 05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