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辽沈大地日日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辽沈大地日日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21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郝泽华 刘勇 吴琳 董蓓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戴宁馨

  夏日,辽沈大地到处生机勃勃,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头正劲。

  2023年11月,辽宁提出“六地”目标——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辽宁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新能源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母久深介绍,今年一季度,辽宁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8.5%,集成电路装备增长31%,新能源汽车增长46.5%。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点焊、打磨、涂胶、喷涂……记者走进辽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灵活的红色机械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展示厅里,“书法家”机器人正奋笔疾书。

  “去年底,我们研发生产的50余台港口移动机器人正式批量交付,‘新松造’再度昂首阔步迈出国门。”新松公司总裁张进告诉记者。

  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引擎。新松公司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取得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中的百余项第一。2022年,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辽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承担重大使命,发挥关键作用。只有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卢阳旭表示。

  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

  对新能源产业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大连蔚然成风。人才集聚与政府支持,为新能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插上双翼。

  在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的室外展区,氢燃料电池冷藏车、团体客车等各类车辆一字排开。旁边的空地上,“停泊”着一艘白色的船。船身上,用深蓝色油漆标注着它的名字——“醇氢号”。

  “这条燃料电池公务船搭载着洺源科技整套动力系统,由大连海事大学、洺源科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发,得到科技部重大专项的支持。”洺源科技总经理嵇官成告诉记者。据介绍,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为国内多家车企提供燃料系统。

  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厅,大大小小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置模型琳琅满目。“钒电池是一种水系电池,常温、常压环境下,无安全风险,有30年的日历寿命,能提供4小时到12小时中长时储能,对环境友好。”融科储能总经理王晓丽介绍,该公司建设的100MW/400MWh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可以在电网故障时,作为发电机组的“黑启动”电源,也可以为大连市的重点负荷提供4小时电力供应,保证特殊时期的用电需求。融科储能拥有国际、国内技术专利300余项,主导和参与50余项国内外标准制定,在新型储能产业赛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重点新兴产业,我们梳理全省27家代表性企业技术攻关情况100项,支持民营骨干企业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三年已争取到9批专项支持,项目总投资56.3亿元,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4.7亿元。”母久深告诉记者。

  创新活力处处涌动

  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放眼辽宁,创新活力处处涌动——

  “我们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尤其是PBAT(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从催化剂到产线,都是自主研发的。”走进位于营口的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超市购物袋、快递袋、地膜等生活中的“熟面孔”均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180天即可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采矿已实现无人驾驶、智能调度、智能监测和无人本质安全,作业效率提升15%;智能选矿实现“黑灯工厂”和专家优化,降低选矿成本5%至10%,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1%至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智能管控采用大数据、数字智能、专家决策等平台技术打造透明工厂,管控效率提升50%。

  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旗下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一大片山间“空地”暗藏玄机——下面有个占地25万平方米、专门做高端五轴机床的恒温地下厂房。这家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全都装备了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助力国产高端机床实现自主可控。

  “今年1至4月,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母久深介绍。

  以新致远,因创而兴,一个个创新故事正在辽沈大地上书写,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1日 10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