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国首个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解锁饮料们的“新身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国首个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解锁饮料们的“新身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22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一铭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0糖”“0卡”“0脂肪”等概念迅速风靡饮料市场。除了口感,饮料成分也成了消费者的重点关注对象。怎样帮助消费者快速了解这类信息,从而做出更适宜自身健康的选择?

  前不久,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简单来说,就是糖和代糖越少,各类脂肪越少,饮料就越健康。具体看,A、B级含量较低,C、D级含量较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科主任、主任医师臧嘉捷解释道。

  那么,这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究竟是怎么分的?对人们日常选购饮料,具有什么作用呢?

我国首个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解锁饮料们的“新身份”

上海“营养选择”标识饮料分级原则。资料照片

  1.怎么分

  “下午茶拼单,有人一起吗?”

  正在上海实习的徐明被同事群里弹出的消息打断,她打开手机,搜索自己心仪的奶茶店,只片刻,就选好了自己常喝的饮品。

  徐明实习的公司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周边有不少饮品店,一起喝下午茶成了工作日必备。但徐明在点单页面上发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页面显示了各个饮品的分级,有ABCD四种,我下单的那杯标注着‘B’。但不是绝对的,如果选择不同甜度,等级会发生改变。”

  “还挺新鲜!”徐明把这件事分享给其他朋友。“但其实,我对这个分级也不太清楚,每个等级具体代表什么完全不明白。”

  “其实,就是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进行的综合分级。”臧嘉捷介绍,具体而言,取单项评级最低的作为最终结果——比如一种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和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反式脂肪等级为B,但饱和脂肪等级为C级,那么该饮料的综合评级就为C级。

  臧嘉捷告诉记者,之所以会选择这4个指标作为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参考了诸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在内的国内外标准。“同时,也综合考虑了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我国人群饮料摄入情况。”

  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看来,“分级的初衷是为了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行动所倡导的‘三减三健’,重点考虑饮料中的添加糖和脂肪两类共4个指标,让人们能够科学健康地选择饮料,减少从饮料中摄取过多的糖和饱和脂肪,同时也将有健康损害效应的反式脂肪、过量饮用后有健康风险的甜味剂作为指标之一。”

  目前,一些现制现售饮料企业、预包装饮料企业及饮料销售场所加入了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点,在饮料包装、菜单或销售页、移动终端售卖场所、销售场所分区域等处都可看到分级标识的身影。

  “本次试点纳入的产品,大多来自标准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企业,所有检测工作也会在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报告和分级测算数据需要在主管部门备案,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臧嘉捷说。

  2.为啥分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饮料行业总产量达1.8亿吨,年均增长13%。

  家住上海市虹口区的雷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光顾超市里的饮料区。在她家的橱柜里,始终留有一个角落专门用来存储各种饮料——从茶、咖啡到果汁、汽水,她会按照品类将它们整齐码好。

  “以前,遇到喜欢喝的饮料,会直接囤一箱。”其实雷玥心里也知道,这些给她提供快乐和满足感的“快乐水”,其实是潜在的“健康刺客”——能量密度高、含糖量高、饱腹感低。

  “我喝饮料最疯狂的那段时间,不到一个月就胖了五斤,脸色也有些发黄,还冒出了一些痘痘。”雷玥告诉记者,现在,她会控制购买频率,也会有意识地选一些喝了之后“负罪感”没那么强的饮料。

  虽然每瓶饮料上都贴有详细的营养成分表,但雷玥坦言,她从未留意过,只是从零碎的生活经验中为自己拼凑出了几条简单的购买指南:“牛奶选脱脂的”“可乐选无糖的”“奶茶选三分甜的”……

我国首个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解锁饮料们的“新身份”

上海“营养选择”简化及解释标识。资料图片

  其实,能量及重要营养素信息的强制披露在国际上已成常态,我国于2013年强制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在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注每100g、每100ml、每份食物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含量。

  臧嘉捷告诉记者,“一方面,受制于决策条件和其他因素,较大比例消费者无法完全读懂营养成分表;另一方面,大多数购物者挑选一件商品的时间不到10秒,这样更没有足够时间来查看包装背面的营养标签。”

  相比之下,“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则简洁明了,能够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快速了解饮料在糖和脂肪方面的含量特点。据许雅君介绍,这一做法也逐渐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认同,已有40多个国家推行类似“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这样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OP)。据了解,智利与新加坡是全球推行高糖饮料强制FOP标识的代表性国家。

  3.如何选

  实施饮料“营养选择”分级后,雷玥选择饮料的标准又多了一条——优先考虑A、B级。

  “一些饮料店和超市都能看到分级标签,因为是官方制定的标准,我觉得比较可信,买之前也会多留心看一下。”雷玥说。

  和雷玥一样,很多上海消费者也开始在分级标识的指导下做出选择。臧嘉捷表示,“营养选择”试行以来,对商家销量进行的调查显示,A、B类饮品有了较大增幅。

  “‘营养选择’分级也会引导企业从‘堆砌营养成分’的开发思路中走出来,下功夫研究开发真正健康的饮料产品。”许雅君说,“短期内,评级较低的饮料产品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口味与健康齐头并进。”

  不过,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标签,分级标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个食品包含的营养信息是很丰富的。目前我国实行的营养标签只抽出了能量、碳水、蛋白、脂肪、钠,这必然丢失了其他营养信息。”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看来,分级标识是营养标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标识越简单,丢失的信息越多。

  “上海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标识是从糖和脂肪角度出发的一类评价,不应扩大理解为一类饮料的综合营养价值。”许雅君建议,消费者如需全面了解一款饮料的营养价值,一要看饮料的配料表,一般来说配料表中的配料会按照所含成分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二要看产品的“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上的表格会给消费者提示核心营养素及能量等信息。

  上海市卫健委明确,本次饮料分级试点为期一年,试点期间将充分收集各方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标准、设置规范和监管机制等,以总结经验,为相关部门决策推广提供依据。

  采访中,记者发现,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后,消费者对其他食品的“分级”呼声也越来越高。

  对此,臧嘉捷表示,FOP是对营养成分表的补充,并非替代。“营养信息的标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营养素养与人群健康等多种因素。”

  “未来开发和完善更多种类食物的营养分级是大势所趋,我国多个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也正为此做出努力。”臧嘉捷说,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公众健康意识的养成,进而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2日 07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