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庐山瀑布的颜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庐山瀑布的颜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19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谈文绎史】

  作者:朱美禄(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

  庐山是中国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庐山景点以瀑布最为知名。文人墨客对庐山瀑布的歌咏很多,而对瀑布颜色的描绘却不尽相同。

  在一般人的生活经验中,瀑布是白色的,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也多呈现为白色。盛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徐凝《庐山瀑布》诗道:“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两诗把庐山瀑布分别比作“银河”和“白练”,这表明在李白、徐凝看来,庐山瀑布是白色的。后来北宋苏轼游庐山,因开先寺方丈求诗,遂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诗中“银河”之喻渊源有自,也表明了苏轼眼中庐山瀑布的颜色。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还开启了评判李白、徐凝庐山瀑布诗优劣的先河。后人对苏轼的评判未必认同,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元末明初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一诗中所说的:“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人们普遍认为徐凝《庐山瀑布》诗也写得不错,只是苏轼戴了有色眼镜,将其贬低了。撇开李白与徐凝诗歌孰优孰劣不论,在他们眼里,庐山瀑布呈白色则毫无疑问。为什么瀑布是白色的呢?因为瀑布中的流水发生激烈碰撞,溅出许多水花,此时水的表面不再光滑,便不再发生镜面反射,而发生漫反射,在白昼的光亮中就呈现为白色的了。

  在有些诗人眼中,庐山瀑布是红色的。唐代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诗道:“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唐末诗僧贯休在《寄庐山大愿和尚》一诗中也说:“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在张九龄、贯休看来,笼罩在云霞中的庐山瀑布呈红色。北宋晁补之《庐山》一诗道:“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在晁补之看来,庐山瀑布也是红色的,不过这种红色带有神秘的仙气。需要说明的是,对红色瀑布视觉感受的书写,在山水进入中国人审美视野时就有了,南朝宋代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中说:“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初唐沈佺期在《峡山寺赋》中也说:“中有红泉,分飞碧岭。”尽管他们诗赋中描绘的对象不是庐山瀑布,但为后人将庐山瀑布写成红色提供了文化依据。庐山瀑布在诗人眼中呈现为红色,还有自然地理上的原因。首先,庐山上红壤分布广泛且降雨丰沛,雨后的瀑布泥沙含量相对较高,便自然偏于红色。正如于坚《河流》一诗所说:“河水在雨季是粗暴的,高原的大风把巨石推下山谷,泥巴把河流染红,像是大山流出来的血液。”于坚诗歌虽是针对故乡云南河流而言的,但对解释江西庐山瀑布何以呈红色同样适用。另外,庐山瀑布所流经的石壁呈暗赭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诗人对瀑布颜色的感知。

  还有诗人认为庐山瀑布是青绿色的。唐代夏侯楚《秋霁望庐山瀑布》诗道:“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一带连青嶂,千寻倒碧流。”唐末五代孙鲂《庐山瀑布》诗云:“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说文解字》中说,“碧,石之青美者。”由“碧流”“碧湍”之类的字眼可以看出,在夏侯楚与孙鲂眼中,庐山瀑布是青绿色的。为什么瀑布是青绿色的呢?人们常说青山绿水,青山绿水除了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之外,还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借色于山”,也许张潮《幽梦影》中的这句话可以解释庐山瀑布何以呈现为青绿色吧。

  面对庐山瀑布,还有不少诗人未将颜色具体化,只是将其比喻为“虹”。唐代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一诗道:“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晓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北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道:“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明代高棅《望庐山作》诗道:“倏忽霁飞雨,瀑流挂香炉。悬崖残雪古,涧落垂虹孤。”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虹”字,不但描绘了瀑布的形态,也呈现了瀑布的颜色,而虹有七彩,由外到内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蓝和紫。可见把瀑布比喻成“虹”,既凸显了瀑布之形态,也呈现了一种无法具体化的组合颜色之美。

  庐山瀑布在不同诗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看起来确实是见仁见智,但是并不意味着诗人对颜色共识的破裂。诗人之所以这样表达,只是事出有因而已。首先,诗人对瀑布颜色的判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譬如说距离的远近,水量的丰歉,天气的晴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诗人对瀑布颜色的感知。其次,颜色本身易于直觉感知而难以用概念性术语表达,即使诗人勉为其难地用概念性术语表达,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未必能准确反映瀑布的颜色,甚至有词不逮意的可能性。另外,诗人或者为了趁韵,或者为了表达情感,不排除有“看朱”而写“成碧”的可能,所以诗歌中庐山瀑布的颜色,未必就是瀑布真实颜色的反映。

  苏轼评价庐山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瀑布的颜色,在不同诗人看来也是“各不同”。由此可见“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所言不虚。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9日 15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