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学家淘书之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学家淘书之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23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人雅事】

  作者:朱悦莹(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对爱买旧书的人来说,总免不了跑旧书店。叶灵凤认为,“每一个爱书的人,总有爱跑旧书店的习惯”,跑旧书店,“可以从饱经风霜的书页中,体验着人生,沉静得正如在你自己的书斋中一样”。说起文学家最常去的旧书店,不得不提北京的琉璃厂。琉璃厂的古籍书店让叶灵凤记忆犹新,“从前人都说北京琉璃厂旧书店的店员记忆力好,对于汗牛充栋的架上藏书,只要一经过目,就能说出它的版本源流、优点和缺点”。他在这里买到了搜罗10年也缘悭一面的《无双谱》。有一回,他和阿英一同去买书,接待的店员没等他开口,就记得去年他买过《金陵丛刻》。

  旧书摊也是淘旧书的好去处。不同的人,对不同旧书摊的印象迥然不同。在阿英的记忆里,上海城隍庙的书市曲径通幽,有各式各样的“地摊”“板摊”“小书铺”。他曾用10个铜子买了两部绝版书:《五四》和《天津事变》。在戴望舒的记忆里,巴黎塞纳河边的旧书摊别具诗意。在巴黎留学时,戴望舒常去那里漫步。他说,眼睛看倦了,腿也走乏了,这时候倚着桥栏,俯瞰塞纳河,那满载古愁的悠悠流水,缓缓归去,“倒也是一个经济而又有诗情的办法”。

  不同的旧书,价格有高低之别。有些旧书价格高。为了买书,有人不惜节衣缩食。学生时代的叶灵凤穷得厉害,“有时连中午的一碗阳春面的钱也要欠一欠”,但跑旧书店却不惜花钱。季羡林为购买一套二手的外文版《荷尔德林全集》,花了一个月的饭钱。阿英遍访古籍旧书,他自谑道:“米星儿没一颗,菜根儿无一个。空把着几本文章做什么?”“价高的有时竟要占去我一个月或两个月的生活费,常常使自己的经济情况,陷于极端困难。”薪资尚高的鲁迅亦感叹,“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郁达夫也觉得上海的西文旧籍价格实在昂贵,想到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的同胞们,“则又觉我辈的买书,也是和资本家们的狂欢醉舞是同样的恶德了”。

  通常来说,旧书摊比旧书店的旧书价格更低。对孙犁而言,读廉价书是野味的读书,印象深刻,乐趣也最大。解放战争时期,在河间县的集镇大街上,有推着独轮车卖旧纸的小贩,孙犁曾花很少的钱,买到了原版书《孽海花》。买罢他便在树下读起来,津津有味,其乐无穷。对汪曾祺而言,廉价书成本低,买得起,无须珍惜,丢了也不心疼。而且廉价书没有“板着面孔的前言和啰嗦的后记”。让汪曾祺念念不忘的是,在上海一个中学任教时,一位叫“老许”的工友在校门外摆了一个“地摊”,用和烂纸差不多的价钱,他买到了一本万有文库汤显祖评本《董解元西厢记》,视若珍宝。茅盾也说,“一折八扣”书中有珍贵的书本,他的一位朋友就淘到了一册有英文注释的希腊古典名著。郁达夫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一折书粗制滥印,所翻印的书中很少有新的作品选本,内容浅薄、错乱。

  旧书的品相、质量也千差万别。有一回,在中国书店,郑振铎偶遇店员打包残本《皇朝礼器图式》,装帧精美。他觉得这本书“衣冠之花纹、毛片,极为细密光致”,最后终于以三倍售价收购。孙犁就没那么幸运了。孙犁买过一部8套64册的《太平广记》。先不说装帧,单是纸张就不好,这部书用的黄色土纸。书面也不干净,有很多之前阅书人做的圈点、批注。

  买旧书,往往有淘宝之乐。朱自清觉得,“你得像逛庙会逛小市那样,一半玩儿,一半当真,翻翻看看,看看翻翻;也许好几回碰不见一本合意的书,也许霎时间到手了不止一本”。他自称嗜好买书,但对买书并不在行。戴望舒在《巴黎的书摊》中也写道:“跑跑旧书摊的人第一不要抱什么一定的目的,第二要有闲暇有耐心。”据戴望舒回忆,李健吾曾在法国一家旧书店淘到一部《龚果尔日记》,后来他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也发现了同样一部书,装订更考究,价格却更低。

  要想买到真正心仪的旧书,往往需要费一番功夫。阿英经验老到,几乎天天去中国书店的旧书市,他的藏书“全是东一本、西一本的从破书堆里淘出来的”。即便如此,阿英也有过买伪书的经历,有一回,在北平文奎堂的书目上,他看到《潇碧堂集》续集出售,此前没听说过,以为发现了珍稀本,到手后才恍然大悟,这只是一部印刻低劣的明版翻印本。所谓续集,不过是《瓶花斋集》的易名。因此他感叹:“孜孜写作缘何事?烂额焦头为买书。”

  嗜好旧书的人,自有好的书运。姜德明常以低价淘到意想不到的好书。在北京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他以8角钱意外买到了刊物《弦上》的合订本,这本杂志是高长虹编过的,看过的人不多。后来鲁迅研究专家唐弢、陈漱渝都借用过,高长虹文集印行时也专门借来复印。在中国书店的旧书门市部,他还买过一本《缪弘遗诗》,前面有李广田的序,只花了4角钱。

  读旧书如遇故人。旧书上常遗留着前主人买书的印记,或题字,或题跋,或注释。张中行曾买过一本《彷徨》,扉页上有这本书之前主人所作的记录:“1939年4月24日买于北京西单商场,价4角。昔在通州有此书,乃李文珍女士所赠,记得为初版,此则为第13版。李女士为同学赵君之友,情投而未能意合,书则37年毁于战火。抚今思昔,为之惘然。”

  旧书的流转见证了文学家们的文化生活与特有的时代印痕。他们与旧书之间的故事历久弥新,凝结在纸张上的旧时光,照耀着今天读者的心灵。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3日 16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