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12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民生汇·文化服务赋能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

  编者按

  街头巷尾,艺术空间呈现着城市故事;露天广场,“村晚”“村超”释放出无限活力;文化馆里,“市民夜校”为下班后的生活提供新选择……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正以各种形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这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切。即日起,本刊推出系列报道,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研所见、履职所思,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更精。

  一壶清茶,一碟花生,三两村民围坐于方桌之前,闲聊着家长里短。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湖田村,记者来到了位于村中心的幸福茶馆。店员告诉记者,茶馆原是村里老宅,2022年经改造成为村民议事说事、闲暇娱乐的场所。

  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相对短缺的乡村,不少地方积极挖掘、展示本土文化资源,修缮古村落、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设施,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自发组织文艺演出,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更优?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和困难?对此,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履职调研和日常工作,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一场乡村青少年艺术节在九嶷山下举行。图为孩子们和老师从村里一幅墙绘前走过。新华社发

  1.善用本土文化 提供更多文化服务

  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鼓点和高亢的唢呐声,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演员走上舞台。只见他们踏着敏捷而轻柔的步伐,用牙咬、头顶、手托的方式举着一个又一个装满饭菜的托盘,翻转跺脚、竞献绝技。

  演员们表演的,是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跳菜”。“这是彝族群众接待贵宾时的最高礼节,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介绍。

  这些年,鲁丽华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彝族打歌”“彝族跳菜”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2011年,她组建起“跳菜”文艺队,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庄为群众表演,参加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活动。

  “让大家接受并且喜欢上非遗,需要创新节目编排,适当融入现代元素。”鲁丽华说,“比如进校园的时候,我就会用现在的音乐套上传统的步法。在村庄表演时,我会用山歌小调唱出与村民们生活更贴近的内容。”

  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一地方特色文化,不少餐厅、农家乐都加入了“跳菜”表演。“无论是村里办喜事,还是商业演出、景区表演,大家都喜欢邀请我们去,邀约已经排到了3个月后。”鲁丽华说。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游人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景区内游览。2013年,浦源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华社发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非遗、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鲁丽华和她的“跳菜”队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石窟的窟檐建设、危岩体加固工程,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牛王庙、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的修缮工程,依托这些文物资源发展旅游项目,在增加村民就业渠道和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与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需要提供展示的空间和传播的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介绍,来凤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内容包含民族民俗风情、民族文化遗产等,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

  “基层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代表一个地域的文明特点,也是加深本地居民文化认同的载体。”黄林说,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基层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乡村振兴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林表示,通过策划展览和举办各种活动,博物馆可以让广大观众直观地了解当地历史,拓展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而作为展示区域特色和文化的窗口,基层博物馆可以吸引大量游客来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创办的“市民夜校”开课。图为学员在学习烧箔技艺。新华社发

  2.注重总体规划 优化空间资源配置

  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传统村落留存着历史记忆,寄托着浓郁乡愁。“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不仅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黄林说,2023年,他对来凤县及周边县市传统村落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黄林发现,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部分传统村落在改造时出现与原有风貌不协调的因素。同时,由于传统村落大多分散在远离集镇的深山沟里,体量较小,分布零散,旅游开发难度较大。

  古梯田是一些传统村落的独特景观,既呈现着该村落的传统农耕样态,也为它增添了层次丰富的美感。黄林调研时看到,有村子为吸引游客参观,在古梯田里遍种油菜,而油菜收割后又未及时种植其他作物,导致田地里荒草丛生。梯田里还放置了塑料制作的黄牛、白菜、谷穗等灯光秀模型,与古梯田展示的农耕文化极不协调。

  黄林建议,严格规划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最大程度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原真风貌,所有建设项目按评审通过的科学方案实施,并做到一村一规划,使之符合实际、尊重传统,呈现出乡土文化的丰富多样。

  针对传统村落分布零散的问题,黄林认为必须高起点规划,统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把一个个单一的传统村落通过旅游公路连成环线、连成群落,建成传统村落旅游带,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旅游价值。

  传统村落之外,百姓舞台、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村史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同样存在总体规划欠缺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韩民春看到,在实践中,部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布点不优、定位不准。为此,韩民春建议,注重顶层设计与资源配置相结合,在充分调研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各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共文化空间的数量、类型、规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

  3.落实资金保障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2021年,财政部出台《中央对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管理。专项资金的分配参考博物馆的行政级别、展览面积、参观人数、社会服务等多种因素,一些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或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在资金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未纳入上述专项资金补助范围的地方博物馆、纪念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林提交了一份加大资金支持的建议。目前,建议已获得国家文物局答复,表示将优化支出结构,突出绩效导向,支持优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基本陈列质量。

  为解决基层文化空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韩民春建议,注重财政投入保障与激活社会力量相结合。首先,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拓宽资金来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经营主体、民间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运营,运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政策。

  尽管在南涧县参与“跳菜”表演的人已经不少,但收入来源不稳定、年轻表演者较少仍是这项非遗传承需要面对的问题。“建议加大对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队伍的支持,提高人员专业水平。”鲁丽华说。

  在人才队伍方面,韩民春建议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根据基层需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定向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文化人才,培育文化领头人和管理人员,提升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基层文化空间运营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体系,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2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