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科技加持,发展智慧渔业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科技加持,发展智慧渔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1-27 02: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科技加持,发展智慧渔业

讲述人: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秦 浩

  2021年初夏,我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好奇,来到湛江这个海滨城市,开始海洋科研之路。刚入职时,工作内容大多是水下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的理论研究,和想象中的“近海体验”还有些距离。直到那一天,我随团队来到养殖平台,接触到渔民,才真正体会到科技和大海相遇的感觉。渔民们一边在网箱旁巡查,一边和我谈起他们遇到的挑战:水质、鱼群健康、台风影响……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于我而言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科技加持,发展智慧渔业

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新华社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渔民成了我们最好的导师。记得有一次,我测试完一个监控系统,准备离开。渔场的老张拉着我到网箱边,指着水里跟我说:“你这设备看着高级,但要是我们手机上不能随时看视频,风浪来了也不顶事。”

  老张的话让我意识到,技术最终还是要解决渔民的实际需求。这次交流后,我们调整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手机端增加视频监控功能,还专门优化传输效率,确保渔民可以实时查看养殖状况。这一改动虽然只是个小细节,却让渔民用得更安心了。

  台风天里,渔民会随时查看手机,了解网箱的状态。这时,平台的监控系统就成了他们的“眼睛”。那天,老张笑着对我说:“有了你们的监控系统,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系统,更是渔民和我们之间信任的桥梁。

  在渔民的鼓励下,我们不断优化系统,加入更多监测内容,从鱼群密度、水质变化到网箱安全,力求让每个细节都为他们的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老张和他的伙伴们成了我们的“客户代表”,他们的反馈让我们看到不足,推动我们不断改进技术。

  在这片海上,我的角色已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更是渔民的伙伴,与他们共同面对风浪。每次看着澎湃的波涛,我都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也充满动力。科技带给渔业的改变,远比技术本身更有意义——那是渔民的信任与安心,是对家园的守护。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杨舒、张胜、吴琳、吴春燕、刘艳杰、王晓樱

  光明日报通讯员 冯文波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7日 07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