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向冰钰
农闲时节,64岁的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庙前村村民胡玉明像往常一样,脚步一深一浅地踏在林中的松针丛上,时不时拍拍结实的树干,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寂静的山间。树干上挂着透明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淡黄色的松脂和积水。置身于郁郁葱葱的1000亩湿地松林,胡玉明感慨万千:“我养育了它们17年啊。”
庙前村村民胡玉明在查看松脂。当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养育它们”之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庙前村煤矿资源丰富,2000多名村民靠煤谋生,而开矿需要用到坑木,这就要消耗大量木材。“100吨煤大约需要砍8至10棵树,巅峰时期光庙前镇就有40多家煤矿,木材还要供给其他地方的煤矿,村里漫山遍野的野生马尾松几乎被砍尽。”20年前,胡玉明经营着一家煤矿公司,是庙前村有名的“森老虎”。
由于挖煤,煤矿周围粉尘遍布。粉尘落入河里,导致周边村里的水被污染。树被砍了,岩土裸露,一到下雨天,泥土被雨水裹挟走,埋下地质灾害隐患。看着家门口童山濯濯,胡玉明心中生出迷茫:“开煤矿用的都是中幼年的树,而树总有砍完的一天,到那时该怎么办?”
此时正值村里号召村民种植湿地松。湿地松适应性强,绿化效果突出,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其分泌的松脂可作化工原料,加工成脂松香、脂松节油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提高村民种树的积极性,村里免费提供树苗、人工和后期协助管护。
胡玉明毅然放下了手中的斧头,一门心思扎在了湿地松种植上。两年光景,胡玉明流转的1000亩山地便栽满了松树苗。
庙前镇万亩湿地松基地。当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种树最困难的是“抚育”。胡玉明回忆,2007年到2016年间,为让松树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营养,需要去除树周边的杂草杂木,进行抚育。因为工作量大,他雇了10余名村民每年进行两次抚育,投入百万余元。
“之前做煤炭生意赚的钱,差不多都投到种树上面了。老话讲,十年树木啊,一棵树胸径要长到14厘米才能收松油,起码需要14年。”胡玉明数十年如一日,像养育儿女一样照顾着这片松树林。
受胡玉明感召,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树大军。截至目前,全村300户村民参与种树,湿地松种植面积达1.2万亩。在庙前村的影响下,2008年,庙前镇开始了万亩湿地松改造计划。
“此前,庙前镇以杂灌低产低效林为主,亩年均收入不到50元。为助农增收,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开发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苗木供应、统一设施配套,在镇内4个村开展此计划。”庙前镇党委书记孙飞告诉记者。此外,庙前镇坚持镇村联动,为村民提供苗木、技术指导,通过湾子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种树造林的好处。镇村还组建防火巡查队,配备专职护林员,积极争取资金修建瞭望塔、防火道等,全力护林爱林。
目前,庙前镇湿地松规模达10万亩,获评“全国森林文化小镇”,这里的万亩湿地松基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大于1800个,是当阳的“肺叶”和“天然氧吧”。
树种了,如何产生经济效益?
走进当阳市森成林化有限责任公司,运输车正将一桶桶松脂运至生产线加工。“我自家有2000多棵松树,公司以每棵7元的价格进行承包。每年我还有三四个月来这里务工,算起来有6万余元的收入。”森成林化员工潘文元正将松脂卸货。
此外,在雨水充沛的时节,湿地松下还长松菌。“刚上市时能卖到40元一斤,我家每年采的菌子,能卖2万多元。这是妥妥的山珍呐,真是大自然的恩赐。”潘文元说。
主要生产脂松香、脂松节油等的森成林化,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2万多公顷的松脂生产基地。
“取松油也有讲究,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按规程操作,每年取适当的量。同一棵湿地松我们可以取10年的松油,取油后的松树也能正常生长。”森成林化总经理章程说。
脂松香、脂松节油、松菌……湿地松结出“百样果”。近年来,庙前镇在鼓励农民栽种湿地松的同时,探索建立“公司+村党组织+林农”经营模式,集中签订松脂采割协议,既保证企业的需求,又促进村民增收。据统计,森成林化已与庙前镇2000余户林农签订了松脂采割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年增收4000多万元,带动林农平均年增收近万元。
“我们还计划将万亩湿地松基地纳入当阳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范围,通过森林经营等措施,既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改善森林结构和生态功能,又可以为林农提供就业机会,项目收益将直接惠及林权人。”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职自然资源和规划督察李华茂说。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