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出土碑志中的唐诗佳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出土碑志中的唐诗佳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13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徐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碑志是特殊的文学载体,出土墓志中也会有唐诗的记载,以揄扬志主的文采品性,或全篇照录,或散篇零句。比如韩益所撰其妻《李季推墓志》记载了自己所作的悼亡诗八首,崔融撰《薛元超墓志》记载了薛元超的《咏竹》诗,崔翘撰《崔尚墓志》记载崔尚的《温泉》诗,寇泚撰《韦志洁墓志》记载韦志洁自咏诗三首,卢蕃撰《卢广墓志》记载卢广赴剡县尉任诗,梁宁撰《王素墓志》记载王素《陆浑即事》诗,谢承昭撰《谢迢墓志》记载谢迢《寓题》诗,不署撰人《崔宣墓志》记载武则天《幸崔驸马庄》,《张敬之墓志》记载张敬之《城上乌》诗,《常远墓志》记载答友人诗等,都是《全唐诗》未载的篇章。这些唐诗不仅具有辑佚与考订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出现在墓志当中,更有助于了解唐诗发生具体时空和氛围,具有原生状态的认识意义。我们列举三例以见一斑。

  李浑金《春江晓望》。卢若虚撰《李浑金墓志》:“年廿一,乃求古岷嶓,访道巴汉,行至成都,作《春江晓望》诗曰:‘明发眺江滨,年华入望新。地文生草树,天色列星辰。烟雾澄空碧,池塘变晓春。别有栖遑者,东西南北人。’时蜀中有李崇嗣、陈子昂者,并文章之伯,高视当代,见君藻翰,遂丧魄递精,不敢举笔。则天闻其风而悦之,追直弘文馆学士。”(《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首联即精准破题,将“春”“江”“晓”“望”四字全部逗出。诗人在黎明时分眺望江滨,其时为新年刚过,故称“入望新”。颔联描写眺望之远景,由首句“眺”字引出。诗人在高处俯瞰江景,视角由地文而及天色,尽在俯仰之间。所谓“地文”,盖指地理状貌,北齐刘昼即云“山川者地之文也”(《新论·慎言》)。“生草树”呼应“春”,“列星辰”突出“早”,仍然扣紧题面。颈联描写眺望之近景。黎明的曙光很快便驱散了迷雾,黯淡了星辰,伴随着朝阳的升起,碧空与春水都变得澄澈清晰起来。这一联还化用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两者不仅句式相似,内容也都表现万物复苏的生机。李诗更是巧妙地化空间为时间,变换自如。尾联为作者之抒怀,诗人身处初春江畔,虽有美景可赏,然身世栖遑,仍然感慨系之。末句典出《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孔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奔走列国,李浑金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入蜀求宦,然前景未卜,命运困惑,故感慨油然而生。此诗洗尽铅华,以平民的朴素和真挚,寄情山水,叩问人生,在初唐诗中堪称杰出。墓志云李崇嗣、陈子昂“见君藻翰,遂丧魄递精,不敢举笔”,虽较夸张,但也说明这首诗的影响较大,以至武则天“追直弘文馆学士”。墓志中的唐诗对于了解唐诗发生的原生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晔《寄征衣》。李夷遇撰《张晔墓志》所引杨戴叙文:“张氏子用古调诗应进士举,大中十三年,余为监察御史,自台暮归,门者执一轴,曰:张某文也。阅于灯下,第二篇云《寄征衣》:‘开箱整霞绮,欲制万里衣。愁剪鸳鸯破,恐为相背飞。’余遂瞿然掩卷,不知所以,为激叹之词。”(《千唐志斋藏志》)《寄征衣》是张晔应举时行卷之作。诗以征夫思妇为主题,又是行卷之作,故而表现了很高的技巧。主人公为一位思妇,她要把缝制的衣服寄给远方的征人。首句“开箱整霞绮”写思妇自己,是说征衣是自己精心选料、精心缝制的。“霞绮”是花纹艳丽的锦缎,非常贵重。次句“欲制万里衣”,关涉所思远人,蕴含着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三句“愁剪鸳鸯破”,既然要制寄征衣,自然要先裁布匹,却又担心剪破布匹上的鸳鸯图案,因为鸳鸯象征着成双成对的爱情。四句“恐为相背飞”,既希望良人见鸳鸯而增相思,又怕裁剪不当而拆分了鸳鸯,仿佛惧怕应验在他们自己身上。凡此种种想法与行为的冲突,乃至“愁剪鸳鸯破”这一看似荒唐的执念,正映射出思妇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此诗虽然篇幅短小,却能拆解出多层妙思奇想,三言两语便写出深情无限,难怪读者随之心神起伏,“不知所以”。虽为五言绝句,却能得古风神韵,颇显兴寄。墓志言张晔“著古律诗千余篇,风雅其来,莫之能上,览者靡不师服”,应该就是指这样的优秀作品。同时,这首诗作为行卷作品,也是以诗中的女主人公隐喻自己应举前的忐忑心态。

  阳修己与崔融赠答诗。阳奉润撰《阳修己墓志》:“至如清河崔融、琅瑘王方损、长乐冯元凯、安陆郝懿,并相友善。尝遗笔于崔,并赠诗曰:‘秋豪调且利,霜管贞而直。赠子嗣芳音,揽搦时相忆。’崔还答云:‘绿豪欣有赠,白凤耻非才。况乃相思夕,疑是梦中来。’词人吟绎,以为双美。”(《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墓志中记载的两首诗,是赠答诗,也是咏物诗。阳修己曾赠笔给崔融,并作诗一首,崔融收到后作此诗答谢。这首诗与一般酬唱赠答诗不同,赠笔酬唱既需切题咏物,又需关联赠答双方,而这两首赠答诗处理得恰到好处。先看阳修己赠诗,首联开门见山,称美此笔书写顺畅,笔锋凌厉。次句由笔及人,既写笔身贞直之形,又写友人贞直之品。唐人习惯以笔喻指人物,称扬风骨,如杨收绝句有“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笔》),也是人笔同构、虚实相生的写法。笔的别称不少,阳诗选择“秋豪”“霜管”雅称,一则对仗之功谨严,二则风雅之意流畅,即因“秋”而有“霜”,由“秋霜”又见坚贞,逻辑推演浑然天成。尾联直抒胸臆,既谓友人有书写诗文的雄才,又希望友人揽握此笔而常相忆。复看崔融答诗,起句“绿毫欣有赠”欣言获赠妙笔之感激和喜悦。次句“白凤耻非才”,谦言自己才非扬雄,受之有愧,用谦逊口吻出之,可谓温良得体。三句“况乃相思夕”,宕开笔墨,由受笔以表现友情。四句“疑是梦中来”,既回应赠诗中的“时相忆”,更表现诗人对友人的真切思念。诗的佳处还在于用典和对偶两个方面。就用典而言,“白凤”用扬雄梦口吐白凤之典,据《太平御览》卷九一引《西京杂记》:“雄著《太玄经》,梦吐白凤凰,集其项而灭。”后遂以白凤誉人才华与文字之美。崔融反用典故而表现自谦,意味更加深厚。“疑是梦中来”化用江淹梦笔的典故,史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南史·江淹传》)此谓赠笔友人阳修己有郭璞之才,而自己实无才学,倘有才学,亦是因友人赠笔而侥幸所得。所谓得笔“梦中”,自是相思之夜,回应赠诗“相忆”之旨。如此用典,则谦逊之意含而不露,相思之情酬而有答,可谓造诣非凡。就对仗而言,赠诗中一二句对仗非常工整,答诗中更以“绿毫”对“白凤”,“欣”对“耻”,“有”对“非”,不仅颜色鲜明,而且虚实相生,正反对照,手法娴熟,臻于极致。阳、崔二人的赠答诗作,在修辞、立意、礼数、情谊等方面都堪称美善,无愧为诗坛的“双美”佳话。

  出土墓志所载唐诗不乏佳篇、佳句,除了充分发挥其文献及史料层面的补遗、参证功能,对相关诗歌本身的艺术阐析与价值抉发也尚有一定的空间和必要。“这些诗人墓志中有关诗歌的记载,对唐诗的辑佚、诗歌发生背景的考察、诗人立身行事的印证,都具有原典价值和原生态意义。”(胡可先《出土墓志所载唐诗考述》)墓志所载诗作常能体现唐人的诗学偏好,也可见当时社会对诗学才能的重视。墓志载诗不仅择优存录了唐诗佳作的原貌,更构成有唐一代石刻文化与诗歌文化交相辉映的生动侧面。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3日 13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