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24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博物馆在北4展厅推出“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以近200件(套)国博馆藏文物精品和吉祥喜庆的展陈布置,在浓浓的年味儿中呈现春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灵蛇献瑞

  唐代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是国博备受观众喜爱的“明星文物”。它们都是兽首人身,身着宽袖长袍,两手笼袖拱于胸前端立着。今年轮到龙和蛇“哥俩儿”迎宾了。展厅入口,龙陶俑和蛇陶俑迎面站立,“恭迎”观众,象征龙年与蛇年的交替轮转,岁时更替。

  龙与蛇的关系,在文物上可见一斑——蛇纹纹饰作为装饰题材常常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之上,如商代北单卣的提梁上遍饰菱形花纹,就取材于现实中的蟒纹。提梁两端则为龙首,器物上龙与蛇的亲密结合,也暗示了龙形象的文化取材。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粉彩番莲纹双螭磬

  从展厅中青铜器的花纹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蛇与另一种动物关系密切。细细观察商代桓父己尊可以发现尊腹部兽面纹两侧各装饰有一对脖子修长的小鸟,而鸟冠竟然是蛇形。蛇首向下作双卷云状,蛇身遍布阴线刻画的鳞片。蛇纹与鸟纹的结合反映了古人心目中蛇鸟关系中融合的一面。旁边的战国鸟形盖铜瓠壶则反映了蛇鸟敌对的一面。这只瓠壶的器盖上趴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尖嘴小鸟,喙下左右各饰小蛇一条,双爪也各抓握一条蛇,蛇身曲折回环作奋力挣扎状,这正是自然界中部分鸟类能捕食蛇的生动呈现。而在展厅中央,著名的商代妇好鸮尊身上,蛇与鸟的关系似乎更为复杂。鸮尊双翅部位各装饰有一条盘曲状的蛇,蛇首近桃心形,蛇身装饰有连续的棱形雷纹。巧合的是,这条蛇正盘曲在鸮的翅膀位置,其造型又与羽翅形象近同,这是否在暗示着蛇与鸮之间的某种幻化与结合呢?

  迎新迎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展厅中,不少文物表达了对春的向往和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墙上,悬挂着文徵明温润秀劲的行书七律扇面:“……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在元日,文徵明将自作诗录写于扇画上,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表达对新年新篇章的向往。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展览现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草木萌芽的季节,因此,展厅中不少文物装饰有花鸟瓜果图案,春意浓浓。展厅中,清代豆青釉蜂蝶图瓜式茶壶抓住了记者的眼球。这只小小的仿南瓜形小壶,把手上还长出了两片叶子,别具情趣;壶身装饰着大小不一、五彩斑斓、翩翩飞舞的蝴蝶和蜜蜂,逼真生动,似乎随时要振翅飞出。这把壶生动地呈现了春到人间,蜂飞蝶舞,“蜂也喧喧,蝶也翩翩”的场景,同时,“瓜蝶”谐音“瓜瓞”,有繁衍不绝、生生不息之意。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战国鸟形盖铜瓠壶

  展厅中,有一处装置性展示设计得别出心裁——铺展开的《百花图卷》一侧,布置了模拟的花丛。一群形态各异的玉雕蝴蝶被高低错落地安放其间,宛如翻飞花丛中。通过布展的巧思,不同类型的文物实现对话,共同构成“穿花蛱蝶深深见”的诗意场景。

  福履齐长

  新春佳节之际,人人皆盼新一年能吉祥美满。展厅中,空间布景与各类寓意吉祥的文物形成呼应,墙上投影着“岁岁长安,皆有所盼”“春日载阳,福履齐长”等吉祥语,展厅里布置起灯笼、春联,各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氛围。

国泰天开不老春——国博蛇年新春文化展印象

清代豆青釉蜂蝶图瓜式茶壶

  展厅中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传递祥瑞、福泽的象征。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展厅中,清代白玉“天官赐福”佩,玉质温润细腻,中间镂雕“天官赐”三字。“福”字在哪呢?就是左右两边雕刻的展翅蝙蝠,以蝠巧寓“福”。云蝠纹画珐琅提梁壶,明黄色的底上绘有蓝色流云纹和红色蝙蝠纹,寓意“洪福齐天”;绘有一圈“福禄寿喜”四个红字的碗,每个字周边还配有五只蝙蝠和一周如意纹,含“五蝠捧寿”之意。这类寓意吉祥的文物备受观众欢迎,都想来“沾沾福气”。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将文物造型、图案、历史背景等蕴含的吉祥祝福,与现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传递着国博对观众“百福骈臻、千祥云集”的美好祝愿。

  (光明日报北京1月24日电)

  本文图片均为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4日 09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