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一线讲述】
编者按
跨越5900公里,一趟列车尽享北国冬日风光;一路向南,一站式“打卡”沿途秀美山川……2024年,我国全年共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游客100万人次。
这些特色各异的旅游列车穿梭于祖国的壮丽山河间,因其独特的设计、个性化的服务、定制化的旅游体验而备受青睐,火车“慢”游也逐渐成为国人出行的新风尚。
本期特邀部分旅游列车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代表,讲述列车上的动人故事,呈现“慢”游中国的美好体验。
铁轨上的“豪华宾馆”
讲述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客运段列车长 张佳新
我曾在伊春方向列车上工作过半年。回想刚上班那会儿,我在列车上听到过一段顺口溜:“冬烧煤,夏风扇,人挤人,一身汗。”每年插秧季、春运期间,车上都挤满了人,大包行李堆满过道。我们检票、验票都得抬着脚、跳着走。特别是冬天,车体透风,车窗车门都结冰了,冰冻住的车门,要用肩膀使劲儿撞才能打开。
如今,“伊春号”旅游列车已正式投入运营。全景式旅拍车厢,360度旋转座椅,躺着就可以仰望星空……我刚上这趟列车值乘时,揉了半天眼睛,以为自己走错了门,进了豪华餐厅。
自2024年起,黑龙江冰雪游火了,伊春、漠河、亚布力这些当年的偏远小镇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也正是这一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森工集团合作推出“伊春号”旅游列车。作为高品质旅游观光列车,每节车厢的装饰风格均不相同,车内设有娱乐室、茶室、观光车,餐车上备有10名专业厨师,能烹饪中西式菜肴;乘务人员会提前进行相关的乘务英语学习,方便服务外籍旅客。站在列车尾部的旅拍车厢,视野开阔,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
我是黑龙江人,家乡开行这么一趟漂亮的列车,说明家乡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今,哈伊高铁建设也在如期推进。我相信,随着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的钱包也会越来越鼓。
K7065次列车的部分乘客抵达抚远站。新华社发
“慢”游之旅精彩多
讲述人:成铁商旅公司“熊猫管家” 张富铭
我是“熊猫专列”上的一名“熊猫管家”。“熊猫专列”是国铁成都局运营的品牌旅游列车,我每天都在这趟充满特色的列车上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见证他们旅途中的欢乐与感动。
“熊猫专列”不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个移动的温馨家园。走进车厢,里面热水壶、矿泉水、洗漱包、拖鞋一应俱全,公共区域摆放着香薰和鲜花,这些细节设计只为给游客带来家一般的舒适与温馨。在娱乐车厢,我们为游客提供饮品定制服务,鸡尾酒、咖啡、茶饮一应俱全,餐车则可以根据游客的口味定制菜品。
“熊猫专列·成都号”餐厅的特色糕点。新华社发
第一次作为“熊猫管家”全流程服务旅游列车,我就给游客陈阿姨送上了一份惊喜。在行前分配铺位时,我们关注到陈阿姨在11车厢,而她的生日是11月29日,所以我们特意为阿姨调整到29号包厢铺位。陈阿姨上车后,发现自己的车厢铺位和生日一致,非常开心。
为了让游客的旅途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还会在列车上举办各种特色活动。有一次,我们在列车上举办一场才艺展示活动。刚开始,我们心里有些忐忑,担心参与的游客不多。于是,我们在游客中找到了几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代表,邀请他们带头展示歌喉与舞蹈。没想到,表演一开始,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其他游客纷纷报名。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有深情的《致橡树》朗读,激昂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唱,还有当时流行的《钵钵鸡》歌舞表演。他们的参与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
在“熊猫专列”上,这样温暖而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努力将旅游观光与火车出行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比如,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民俗风情策划歌舞表演;逢年过节精心装饰列车,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每一位选择“熊猫专列”的游客带去更多欢乐,让他们的“慢”游之旅更加精彩。
在沪昆铁路六个鸡火车站,沿途村民乘坐5640次列车出行。新华社发
银发专列“解锁”旅行新体验
讲述人: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社区退休职工 汪俊华
今年年初,女儿为我精心挑选了2025年首趟“丝路号”环秦岭迎新年银发旅游专列,让我第一次尝试了火车旅游。得知有这种新鲜的旅游方式后,我第一时间就与我的老姐妹们分享,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一个为期3天的短途旅行团迅速组建起来。
秦岭旅游资源丰富,这趟列车将秦岭周边分散的景点连点成线,让我补齐了以前遗漏的景点,沉浸式感受冬季秦岭沿线的别样自然风光。
一路上,我和老姐妹们一起去石泉县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庖汤宴,到勉县参观马超墓、武侯祠、诸葛古镇等历史古迹,最后一天还去秦岭体验了一把滑雪。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滑雪,虽然刚开始有点害怕,但尝试过后觉得还挺有意思,又“解锁”了人生新体验。
3天时间,列车途经安康、石泉、汉中、勉县、凤县等地的多个景区,虽然我们玩了很多地方,但一点也不累,坐火车旅游和坐大巴车旅游还真不一样。比如,坐大巴车洗手、上厕所都不方便,遇到山路,颠簸得让人晕头转向,游玩的心情大打折扣。而在火车上,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休息区都是包厢,把门关上就很安静。旅途中,列车员还组织了猜谜语、唱歌、对诗等趣味互动。
车厢内布置得喜气洋洋,处处充满年的味道。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就像家人一样,全程都很照顾我们这些老年旅客。列车长特别关照一些有心血管疾病的旅客,定时给他们测量血压,还配备了多种应急药品和急救设备。这种旅行方式很适合老年人,大家住得好、吃得好,既安全又省心,旅途中我还结交了新朋友。
这些年,铁路上开行了各种专列,我希望未来能多开银发旅游专列,为我们老年人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提供更多选择。
演员在哈尔滨开往漠河的K7041次民族非遗文化列车上表演。新华社发
移动的“红色课堂”
讲述人:湖南省祁阳一中2023级学生 刘诗涵
去年11月2日,我们学校近1500名师生从祁阳站登上前往韶山的研学专列,开启“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之旅。这趟旅程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移动,更是一段充满意义的心灵之旅。
一上车,我就领到了乘务员发放的文创纪念票卡。走进车厢,又发现了许多别样之处。在车窗两侧、车厢桌贴、车厢顶部等许多位置,我都看到了毛主席年轻时写下的诗词。环顾四周,我发现了更多红色元素——头枕巾上描绘的是韶山站的图案,板壁、宣传框、桌面等各处,都精心布置了红色研学宣传标识。
专列内部宽敞明亮,座位舒适,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里。我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韶山的向往。这时,一阵阵整齐的红歌传来。原来,研学专列服务团队的老师正组织大家开展红歌比赛。
在团队老师的带动下,车厢里的气氛越来越活跃,我们唱起了《东方红》等红色歌曲,随后又一起分享了红色诗词。“斗歌”“赛诗”结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又开始抢答红色题目,大家都踊跃参与其中,欢笑不断。围绕红色知识,老师深情开讲,我们听得聚精会神。这一刻,列车俨然成了移动的红色课堂。
湖北恩施,一列火车从盛开的春梅旁驶过。张远明摄/光明图片
不知不觉行程过半,我拿起车厢里放置的一张留言纸,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一路的专列时光有欢笑、有沉思,有文化的滋养、有同学间的情谊。它是这次韶山研学之旅的美好开端,也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当专列缓缓驶入韶山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我感觉这次专列之行,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我们心田,它蕴含着希望和憧憬,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訾谦、张士英、李晓东、周洪双、张哲浩、李洁、赵嘉伟、龙军、禹爱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桑月颖、李弢、刘少勋)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