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平凡”的杨聪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平凡”的杨聪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6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傅强 尕玛多吉

  杨聪紧了紧警服领口,推开门,凛冽的寒风将他吹了个趔趄。

  2月的西藏阿里,莽莽原野冻成了冰坨坨,哪怕穿得再厚也挡不住砭人肌骨的寒冷。

  杨聪是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里支队普兰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来到高原已经11年了。

  2014年,老家在四川眉山的他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谁也没有料到他竟把新的人生起点搬到了西藏阿里。

  起初,母亲是那样的不舍:“儿啊,你是家里独子……”最终,母亲知道拗不过心意已决的儿子,只好执手相看泪眼。

  儿子用手背拭一下眼角,换上常见的调皮的笑:“爸,妈,你们不是一直教导儿当英雄嘛,马背长啸,横戈赋诗,那是何等的豪迈!现在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

  终于踏上了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考验接踵而至:驻地海拔3800多米,偏远荒凉,道路崎岖;吃的是罐头和干粮,住的是十人一间的高低床;用水须得精打细算,他到单位3个多月,竟没舍得洗一次澡!

  工作也和预想的不同。他被分配到边境派出所,每日里走村串户、家长里短,少了几分豪迈,多了琐碎繁杂。

  最难熬的,还是孤独。每当夜幕降临,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

  对于弱者,思乡会使人委顿。可他,是被壮怀激烈之情、报效祖国之志涵养大的。阿里壮美的山川、高原凛冽的罡风粗粝了他的面颊,也让他的心胸变得更加博大:好男儿苦中能品出甜,好战士边关就是家!

  要服务好辖区群众,首先得过“沟通关”。杨聪找来工作读本、幼儿园教材自学藏语,走访中遇到的藏族村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渐渐地,他能听懂大家伙儿的喜忧愁盼了。

  一个冬日,杨聪到村民仁增欧珠家走访。一进门,只见老人正捧着个小本子看,嘴里连连叹着气。

  “您遇到什么事情了?”他问。

  仁增欧珠扬了扬小本本:“银行的人来给我办小额贷款,翻了半天户口本,说看不清……”

  杨聪接过一看,户口本上的字是用钢笔手写的,比较潦草。难怪啊!他冲老人点点头:“放心,这个事就交给我!”

  几天后,他顶风冒雪带来了字迹清晰的机打户口本。自那天回去后,他奋战几个通宵,把全村的户口本都换成了“机打版”。

  上门为残疾人办身份证、帮孤寡老人跑审批手续、救助并陪护突发疾病的牧民……一项项贴心服务让杨聪成了群众的知心人,村民们有大事小情都来找他拿主意。

  “这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咋选呢?”高中生吉热高考考了个好成绩,却在填志愿时犯了难。他第一时间想起了杨聪,这位常听他诉说心声、为他指点迷津的“知心哥哥”。

  他跑来求助,杨聪二话不说便放下手头事,耐心询问他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最终为他选定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消防专业。他鼓励小伙子:“做消防员虽然辛苦,但很光荣,适合你这样勇敢的小伙子!”

  记者采访他时,他羞赧得红了脸:“我……我……没什么好写的。我就是个平凡的人。”

  平凡吗?单从一日复一日重重复复的工作来看,确实够平凡的了。但是我们再看:11年来,他跑遍了辖区900平方公里每家每户,对驻地所在的科迦村154户690名群众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被称为辖区“活地图”。走村串户,如果碰上饭点,群众会争先恐后把他往家里拉。为了争到他,有时候还会出点“小摩擦”呢……

  这样看来,你能说他平凡吗?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6日 01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