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为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的主题,“多极化”深刻反映了全球秩序的变迁,会上各种力量和言论思想的交锋也印证了这一点。从美国政府更迭带来的不确定性,到跨大西洋关系的裂痕加深,从全球南方的崛起,到国际规则体系的重塑,世界正面临新的力量对比,本次慕安会聚焦多极化正当其时。如何在这一变局中寻找稳定的锚点,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慕安会成了美欧关系裂痕的放大镜。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讲话中就民主、移民等问题抨击欧洲,现场气氛甚为尴尬。德国方面的反应尤为强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指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世界观与我们截然不同,它不尊重既定规则、伙伴关系和长期建立的信任。”德国总理朔尔茨说,德国不会接受外来者干涉“我们的民主、我们的选举和民主舆论”。法国外长巴罗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欧洲不接受外部强加的模式。“没有人有义务采用我们的模式,但也没有人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欧洲。”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难掩对美方贸易政策的失望。她直言贸易战和惩罚性关税不仅会损害欧洲,也会反噬美国经济。她警告,若欧盟遭受“不合理的关税”,欧方将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欧洲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这一立场凸显了欧盟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同时也表明,面对美欧关系的复杂化,欧盟不会一味接受美国的胁迫,而是将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寻求更具独立的全球角色。
当美欧围绕跨大西洋关系争论不休之际,全球治理的重心正“向南”转移。慕安会报告指出,已经过时的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多极化世界秩序将给予全球南方国家更大话语权,使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更加有力。近年来,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2%,而发达经济体则显著落后。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扩员、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等事件,标志着全球治理体系正从西方主导转向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的模式。全球南方国家通过南南合作、区域一体化等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经济实力的重新调整,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话语权的提升,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动力。
在此次慕安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指出:“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多极化并不意味着无序竞争,更不应演变为大国对抗。
中方提出的倡导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共赢四点主张,既回应了当下国际社会的现实挑战,也为多极化世界迈向成熟稳定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多年来中国知行合一,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在乌克兰危机上,中方始终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在中东问题上,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以及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在共同发展问题上,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论坛等“1+N”南南多边合作平台……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多极化时代的“稳定锚点”。
多极化发展的全球趋势正以磅礴之势重塑世界,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人类追求公平与共荣的必然。过去由少数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被打破,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蓬勃的活力登上世界舞台。全球南方的崛起,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更赋予了全球治理新的力量与希望。
多极化不是分裂,而是包容;不是对抗,而是合作。包容发展、合作共进将是多极化时代的稳定之锚,它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元的声音、更平等的机遇,也为解决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全球性挑战注入了新动能。多极化的未来,是属于所有国家的未来,是人类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光明之路。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2月16日电 记者李函林)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