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化评析】《哪吒2》带给文化产业的启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化评析】《哪吒2》带给文化产业的启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1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评析】

  作者: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眼下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中,哪吒与敖丙的友情羁绊以及两人抗争命运的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影片中精心雕琢的故事情节、视觉符号及音乐元素,既展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又符合国际观众的审美习惯,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次有效尝试。

  《哪吒2》何以实现票房口碑双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既保持了精良的制作水准和艺术追求,又通过成熟的运营和市场化运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影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诠释与表达,切实增强其艺术性,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的感染力。制作团队在不放弃艺术追求的同时,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观众偏好,在故事编排、角色设计、场景构建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同时,影片创新探索衍生品开发、主题公园合作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文化影响力。这种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机结合的做法,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实,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到如今的“哪吒”系列,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在探索讲述中国故事的最佳方式。无论是《大闹天宫》对传统神话的现代演绎,还是《小蝌蚪找妈妈》对水墨动画的大胆尝试,抑或是《宝莲灯》对亲情与勇气的深刻剖析,再到《大圣归来》对经典IP的现代诠释,以及《大鱼海棠》中丰富的民俗元素和深邃的哲学思考,都充分彰显了文艺工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创新精神和不懈追求。正是这些代代传承的精神与接续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持续焕发无限生机活力。

  《哪吒2》承续了这一优良传统,更让人惊喜的是,它充分利用了数字时代的技术与理念新优势进行创新诠释,在坚守文化传统、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哪吒2》的成功也启示我们,文化产业发展既要扎根传统,又要面向现代;既要保持文化自信,又要具备国际视野。

  不断被刷新的票房以及持续升温的讨论背后,是人们对更多好电影的期待和呼唤。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好电影,一定是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精准提炼,又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达;既立足本土,又放眼世界,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如此,就不难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注入更多动能,向世界更好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哪吒2》的成功,为中国动画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极大提振了广大电影从业者的信心。我们笃信,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创新创造,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必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和积累。《哪吒2》的成功经验当然要总结和推广,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突破,增加政策扶持、推动市场培育多方协同,让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 02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