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文化周末:傩与烟花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文化周末:傩与烟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1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陆春祥

  甲辰末,友人相约,去赣西萍乡上栗县一游,白天观了一场傩舞,夜晚看了一场烟花。傩与烟花,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其内涵大致相同,即驱邪避灾,祈求幸福与平安。

  1

  一千多年前,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东京城内,热闹的街道上,各色傩面人出场了:天门三将军——唐宏、葛雍、周武,一干武将——关公、尉迟恭、钟馗,各路神仙——灵官、灶神、护法神、司雨神、土地神、真武大帝、太白金星、张天师,皆张牙舞爪,面目狰狞,浩浩荡荡地出城。锣鼓喧天,爆竹轰鸣,将军与众神的后面,跟着数千人看热闹。他们要将邪祟驱逐出城,迎接祥和宁静的明天。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这盛大的场面。

  《周礼》中就有了傩的记载,它是古人与天地神灵的对话。跳傩舞正是为了祛病除灾。傩舞发展到现代,酬神的意思不断淡化,娱乐的趣味日渐浓厚。我在湘、黔、川多地看过傩舞,这回,上栗的傩舞,又让我开了眼界。

  小枧傩庙对面广场的舞台上,一场傩舞牵引着台下观众的目光。十几个舞者为清一色的女子,不同于别处的傩舞以男子为主。犄角、火眉、金目、黥面、剑鬓——虽为女子,着了傩面具,也显得威严、可怖。与此相配的坎肩、衣、裤,包含多种色调,有富丽堂皇的金色、鲜艳夺目的红色、低沉厚重的黑色。她们或持板斧,或握短匕,或举双剑,要与各种邪魔决斗一场。

  锣鼓骤响,舞者双手挥舞着武器,左踩一脚,右踏一脚,如大力士出场,蹈地有声,念念有词。斧、匕、剑,上下交叉、旋转,舞者来来回回穿插、劈砍。随着情节不断推进,观众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缭乱。

  萍乡的上栗县,傩庙众多,素有“十里一傩庙”之说。明朝洪武年间,安徽籍人氏杜谷珍到萍乡任职,恰逢瘟疫大发,于是杜氏倡建傩庙,并派其子到上栗与当地村民一起建庙,还制作了一千个傩面具,如今有三百多个面具保存完好。小枧傩庙,位于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清代曾重修。此庙规模宏大,为四栋三间二进一房三室歇山顶,庙前原有高大的风雨亭,风雨亭对面是戏台,两边为厢房与酒楼,占地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是萍乡现今保存最大且最完整的傩庙。萍乡一直盛行跳傩迎春。清乾隆年间,县令胥绳武用萍乡方言写了一组竹枝词,其中一首咏傩:“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冇得事,项(我)随恨(你)去跳傩神。”傩事之盛,可见一斑。

  我看的这场傩舞表演就是在老戏台上进行的。

  接下来的节目叫《钟馗驱邪》。钟馗出场,大声念白:“捉到小鬼,百事顺遂。种田田有谷,种麦麦有收。养牛大似骆驼,养猪大似牛牯。养鸡大似鸭婆,养鸭大似鹅婆。合社人安,清吉平安!”接着,鼓乐齐鸣,各路傩神,摆出千姿百态的造型,跳、挪、腾、移、砍、劈、压、叉。百姓的要求很简单,种有收,养有获,有衣可穿,有粮可食。在他们心里,钟馗就是保护神,人人都爱钟馗。我仔细观察了舞者的动作,并不统一,甚至可以说有点随心所欲,但个个都很有乐感,舞步踩在鼓点上。台下观众的笑声、鼓掌声此起彼伏,欢乐的氛围,似乎要将屋顶掀开一个口子。

  上栗被称为“中国傩文化之乡”,除《钟馗驱邪》外,主要的傩舞节目还有《点将发兵》《将军比剑》《太子耍刀》《土地赐福》《二王对笏》《福主奏本》《判官捉鬼》《班师回朝》等。数十年来,北京、广州、香港、台湾等地,都留下了上栗傩舞的影子。

  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谢幕时,演员们纷纷取下傩面具,手握斧剑的她们头发凌乱,脸上汗涔涔的,都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些傩舞演员,年纪不等,都是小枧村的妇女。

  2

  烟花的火焰,让夜空流淌出了无数条星河,热烈而璀璨。

  数万支烟花腾空而起时,我身处上栗县花炮文化博览园的看台,周围万众欢呼。我仰空寓目,细细地体味上栗的烟花与别处有什么不同。

  看过不少烟花,大部分烟花大会只有烟花的盛放,助兴而已,这显得有点单调。上栗人聪明,他们将舞蹈、歌曲、杂技、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这里的焰火晚会每月举行一次,人们买票来看,场场爆满。我观赏的这一场烟花有三个章节,每章都有一个主题,各种文艺节目围绕主题展开。这就使观众在看烟花时,能知晓其中的意味。

  序幕开启。起先是有点玄幻的舞蹈《祥和飞天》。舞蹈过后,烟花射向夜空,几秒钟后,天幕繁星点点。那漫天变幻着的细碎星点,令人想到宇宙洪荒、生命起源。

  第一章节以爱为主题。欣赏完歌手演唱的两首与爱有关的歌曲,看着腾空的各色烟火,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母亲”这个词。对于烟花来说,夜空就是它们的母亲。烟花在母亲的呵护下一一绽放,迸发出夺目的光辉。它们活泼地变幻着身姿,又似乎是在母亲的怀抱里任性地撒娇。

  第二章节,琵琶弦弦掩抑声声思,萨克斯的长音穿透夜空,歌声婉转而激昂,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传说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夜里总是噩梦连连,于是四处寻名医。上栗有位猎户名李畋,经常在山中烧竹子以驱邪。李畋制作了一百个爆竹,进京治愈了皇帝的病,李世民便敕封李畋为“ 爆竹祖师”。自此,人们便认为爆竹能驱邪避灾,保佑平安。其实,早在先秦,我们的先民就有“爆祭”活动,燃烧柴火,敬神驱邪,只是这个会思考的李畋,将火药装进了竹筒,点燃了中国的第一个爆竹,此后有了鞭炮的生产。如今在上栗,生产烟花爆竹的规模以上企业有两百余家,产值超百亿元,上栗成了名副其实的“烟花爆竹之乡”。

  第三章节以太空为主题。在舞蹈《太空战士》之后,造型悦目而奇特的烟花一一登场:火箭腾空而起,航天员漫步于太空,还有中国的航天器、空间站……观众不断发出惊呼声与喝彩声,这是对烟花最好的赞美。

  此刻,夜空这位慈爱的母亲,敞开辽阔、宽厚的胸怀,拥抱着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们,绽放出灿烂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夜空。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 1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