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留住乡愁】
作者:李朝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在我老家河南桐柏山区,家家都有块菜园地。
元宵节刚过,手脚勤快的人,左肩扛起镢头,右肩挑副空桶,一把铁锨抱在胸前。
邻人遇见,开口说笑:“这是要护菜园埂呀!你今年抢到春的好。”
“咱们都得春天的好。”话出口,脚不停,脸带笑,直奔菜园去。
菜园地在山脚边,在堰塘边,在水井边,抬腿迈脚方便,收拾菜地方便,摘菜择菜方便。临时来了客人,主妇不慌不忙,左手挽竹筐,右手提镰刀,到菜园剜芫荽,掐荆芥,摘辣椒,拧茄子,割韭菜……或到堰塘,或上井口,随手将菜择好,就势清洗干净,归类入筐返家。主妇管一日三餐,管菜园蔬菜种植,但不管护菜园埂的事。
护菜园埂是男丁们的活儿,多数时间是父亲们干。孩子长成半大小子,会去挑水浇湿泥土,牵来水牛助力。老水牛和稀泥,那是四蹄赶脚,一踩一个坑,一蹄一翻浆……这些黄泥软草,护到埂上柔硬适度,经太阳一晒,菜园埂硬邦邦的。那或直或横或斜插的刺条,似今日都市的铁栅栏。鸡鸭、猪狗、骡马、牛驴,都会望而生畏,离菜园远远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菜园埂上,这刺枝,那刺条,扎成的篱笆,各家大同小异、高低不一,形成山村一道田园新景。春上的菜园,那堆积农家肥的空地上,阳光下冒着丝丝热气,把粪肥撒进入冬前挖掘的冻地上,土松肥散沃野一片。
吃过晌午饭,春阳暖暖。母亲在菜园里忙起来。香菜和蒜苗,黄瓜和新葱,荆芥和茄子,播种出一垄垄、一畦畦……经由母亲的示范,我将冬前挖好的菜窖,一半沙粒状细土,一半牛羊驴猪粪,回填到略高土沿三两厘米。待南瓜、葫芦、丝瓜、梅豆,在厨房灶台上育出萌芽,就可以趁着晨雾,点瓜种豆了。春雨春风一场场过后,幼苗们纷纷伸伸胳膊,探头探脑地看太阳。主妇随时随地看菜园春色,看得眉开眼笑,看得这菜那菜比着个儿长。
旧年菜园埂上的枣刺、老八子刺、黑棠梨刺,烧成锅灶里的一炉炉草木灰,也回到菜地新割的韭菜根上,防虫、肥土、活地,扶助菜长;新护上菜园埂的各种条刺,高高围坐在菜地四周,任由南瓜藤、葫芦藤、丝瓜藤,还有梅豆秧、冬瓜秧、野花秧,攀高爬低,吐丝长叶,圆瓜、鲜果、长角、短豆,千姿百态地挂在园埂内外。
菜园埂有长方形、正方形,还有三角形、半圆形,随形就势,因地制宜。菜园地不大,是各家各户的“菜篮子”,还是勤快人家的“绿色银行”。从初夏到初冬,连着阳春的尾,接着暖冬的头,各种蔬果,一茬茬,一筐筐,一担担,挑到集市售卖,成了孩子们的学费,成了寻常人家的开销……
人勤地不懒。在阳光的照拂下,在农人辛勤的劳动中,菜园里五彩缤纷,满溢淡淡清香,让人甜在嘴里、美在心中。
如今,护菜园埂留给远行人的记忆,是村上的一片风景,更是情感的一种回望!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