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上午9点,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云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便民窗口处,工作人员正认真地为居民讲解政策、办理服务事项。
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陈文利对记者说:“这个时间点儿,还是我们的‘窗帘行动’时间,有许多干部去走访和上门服务。正好我也要到社区,咱们一起?”
记者跟着陈文利走在街道,她每隔一会儿就仰头看向两侧的楼群。见记者疑惑,她笑着解释道:“云环街道常住人口两万多,其中老年人占30%。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操作智能手机也不熟练,万一有意外啥的得多急人!我们就想出这个法子:跟辖区39位独居老人约定,每天早上拉开窗帘,晚上拉上窗帘,街道干部和社区网格员早晚在辖区内走一遍,就能大致知道老人们是否‘安好’。当然,对这些老人和社区居民服务远不止是‘拉窗帘’,针对不同群体我们都单独制定服务方案。”
记者问,每天走访这么多户,街道和社区人手够用不?“搁头些年,可是分不出人手!街道有29名在编干部,最多时有4个人在外借调。我有时要‘以一顶三’,不光负责组织、宣传、纪检、群团工作,还得写各‘口’汇报材料,在办公室时间多了,服务群众的时间不就少了嘛。”陈文利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起“人头账”:“为基层减负后,在外借调的同志回来了,纪工委书记、支部委员配齐了,各种重复统计上报的事项没有了,不用在手机里‘盯群’‘爬楼’了。你看,我手机的工作群都少了!”
陈文利划动手机给记者展示,几个通知群里“刷屏”的内容从以前的打卡、点赞变成便民通知、活动预告,偶尔见几个“大拇指”,也是居民关心事、烦心事得到解决后的真情流露。
走访中,记者刚好碰到社区网格员郝庭君准备上门服务。“邹叔今天在家不,我下午去给您理个发啊。”郝庭君对着通讯录,一个个给自己“包干”服务的老人打电话。“这一天天的,老忙了!”郝庭君对记者说,“这些老人有的腿脚不好,我就时常帮着买点米面蔬菜;有的不会扫码支付,我就每月拉他们到银行取钱。每天基本都在外面跑,看到老人笑得开心,打心眼里夸我,虽然累点,但心里舒坦。”
陈文利接过话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推进,现在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了解居民需求,联系和服务居民了。”
“街道人手够,干活劲头足。下个月我们打算给老人办个智能手机‘学习班’,把实事好事办到他们心坎里,再腾出时间组织其他活动。”说起工作规划,陈文利信心满满。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