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特别关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老挝总理宋赛:
亚洲已成为全球生产与贸易中心,在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要继续加强区域与全球的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协调和民心相通,促进相互理解与信任。中国在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发挥了引领作用。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沃尔坎·博兹克尔:
全球南方国家通过各自复杂的路径努力实现现代化,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克服贫富差距,应对全球系统性的挑战。全球南方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全球南方各个国家之间又有不同,从肯尼亚到印度尼西亚,从AI革命到绿色转型,各国在因地制宜的道路上发展,同时要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脆弱性,以及技术发展的不均衡。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极其重要的遗产,真正改变了全球推动性别平等和发展中国家女性权益的议程。女性议题不仅仅是女性自己的议题,而是覆盖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等所有领域的全球性议题。推动女性发展,就是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并非零和博弈。我们必须确保性别议题成为社会、政治乃至全球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局势下,重建信任既至关重要,也极具挑战。一个国家主导整个世界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中国始终支持联合国的统一框架,这对于促进全球信任建设至关重要。人工智能虽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仍需通过合理监管以平衡其发展与风险。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应建立对人工智能“负责任使用”的国际机制。国际社会应通过具体举措推动法律和技术的健康发展,在全球变局中重建信任,推动实现真正的战略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变革时代,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西方主导的时代正在终结。新的时代将是多元文明的、多极化的、多边主义的。多边主义仍然是主要的趋势,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冉冉升起。
传统的西方国家并不一定就比亚洲国家更适应新变化,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是结构性分歧,而亚洲国家倾向于把关系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亚洲国家可能在大变局中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博鳌亚洲论坛的使命是为变局中的世界提供“亚洲方案”。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促进文明对话,通过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中国与东盟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科学技术创新等领域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亚洲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与转型升级打造了良好的范式。亚洲国家需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既要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也要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治理规则,共同拥抱智能时代的浪潮,推动亚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领航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当前全球面临信任缺失、发展不均衡等挑战,亟须重建信任,推动更加平衡和包容的全球化。过去十年间,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各国的知识积累与交流,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人为制造的“人文去全球化”趋势。一个国家富裕之后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共享,应以“共同现代化”化解发展差距。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社会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理解与支持,尤其是在其基础发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光明日报记者闫丛笑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