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企业生存发展的“阳光雨露”。近日,各地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项项政策举措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监管机制
保障公平竞争
“从提交申请到修复完成,只用了两天,就像给企业做了一场‘信用急救手术’。”福建省南平铝业公司设备技改部副主任廖世昌说。
不久前,南平铝业因一起设备事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作了公示,因此在参与招投标资格上受到限制。在企业陷入困境之际,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找上门来,详细介绍了信用修复的政策和流程,指导企业提交修复申请。
“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用修复,让我们顺利参加招投标并脱颖而出,真是‘及时雨’呀!”廖世昌感慨。
信用监管是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内容。在各地,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不少企业“纠错重生”、轻装上阵,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更加方便和高效。
与此同时,多项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加强监管方面,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现象,为民营经济松绑减负。在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方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防止出台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等,破除民营经济在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确保民营经济得到公平对待,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优化政务服务
护航轻装前行
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天地综合体,一支整合综合执法、公安、文旅等多部门力量的执法队伍正对商家进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检查。小分队严格对照“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梳理餐饮油烟、垃圾分类、外立面及店招设置、活动审批等内容,提高执法效率,减少对商户的打扰。
“过去,不同执法部门在不同时间段来检查,费时费力。现在一次检查完成所有项目,省心多了。”越城区某公司法人邱小飞告诉记者。
以“一次查全”践行“无事不扰”,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贴心护航市场主体轻装前行。“综合查一次”行动执法改革推动工作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是各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生动写照。
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各地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通过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在甘肃省天水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备受关注的“天水麻辣烫”经营主体,围绕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开办餐饮店、企业破产信息核查等重点事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推进政务服务供给与经营主体需求有效对接,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海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推出“一表关联”所有联办部门“自动变更”字段,“一库共享”企业变更信息,真正减掉申请环节,“无感变更”切实提升了企业感受。
出台惠企政策
破除发展阻碍
广东省深圳市提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发布21条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出台多样惠企帮扶政策,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
融资“活水”助力民营企业闯难关。目前,全国创设“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80家,发放贷款361亿元,惠及4.75万户小微企业。“主题银行”内设服务专区,经营主体可完成准入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对经营主体按资质划分,网格化开展“经营主体批量主动授信工程”,为经营主体量身定制的“企税贷”“名特优新贷”“个体贷”等个性化金融产品,有效实现融资增信,让融资更加便利。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六成惠及民营经济。
为加强民营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知识产权法律和信息服务专家深入民营企业实施“一对一、订单式”服务,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各项政策举措叠加效应持续释放,助力民营经济安心经营、稳定健康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