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讲武堂】
作者:陈东恒、李明(均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围绕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提出“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这一重要论述,以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远见卓识,指明以科学机制支撑科技竞争优势、抢占军事科技前沿顶点、支撑战斗力建设的科学路径,为我们高质量打造新质战斗力、夺取军事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疆军区某旅开展飞行训练。王江豪摄/光明图片
提高对军事科技的感知力、创新力、运用力
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队战斗力建设,军事竞争日益表现为军事科技竞争。最先感知先进科技并实现战斗力有效转化应用的一方,往往能赢得科技创新先发优势。要想在当前和未来军事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必须努力提高对军事科技的感知力、创新力、运用力。
毛泽东同志认为新生事物“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还洞见性指出“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颠覆性前沿科技好比这种锋芒初露的“桅尖”,当它还在襁褓中时,能够敏锐感知它、坚定抓住它、持续做大它,才能在军事竞争中占据主动、当好引领者。1960年激光技术刚一问世,我国就认识到其巨大价值,1961年就成功研制出激光器,还通过“640工程”等探索建立激光洲际导弹反导系统,这比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才立项研究激光拦截技术早了20年。历经数十年探索,我国在红外及绿色激光、锆石激光及高能激光等多个领域积累了深厚研究与开发经验。如今我国激光武器已突破多重技术难关,呈现出技术成熟、精度卓越、功率强大等显著特点。
技术对于军队作战方式的改变,不仅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性,还有先行驱动作用。只有将技术的强制性与先驱性结合起来,将静态的技术与动态的应用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技术和战斗力优势。2024年12月26日,我国第六代战斗机横空出世,在歼-20伴飞下掠过成都上空,这是全世界首次试飞第六代战斗机。实际上,美军早在21世纪初就率先提出第六代战斗机作战概念并规划2030年之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但多年来一直处在“纸上谈兵”和文案展示的论证阶段。科学技术的优势迅速地转化为战斗力,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习主席指出,“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生产力的先进程度通常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发展程度,最先将先进生产力运用于战斗力建设的一方,往往能在军事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纵观历史,由大工业生产支撑的机械化作战,对传统农牧业生产支撑的冷兵器作战往往形成极大碾压。同样,由信息和智能技术武装的军队,对传统机械化部队也能形成很大的战斗力势差。离开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支撑,钢铁洪流、飞机战舰很可能举步维艰。
武警内蒙古总队兴安支队官兵进行无人机模拟训练。张嘉方摄/光明图片
以国家科技的大发展支撑军事科技的大创新
对军事科技的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应用,离不开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而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有组织聚变转化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速实现这一进程,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创新激励、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等作支撑。
现代科技的战略性、复杂性、前瞻性,决定科技创新是动员巨量资源的实践活动,军事科技竞争更是国家民族间激烈的战略竞争,必须坚持国家主导,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整合资源。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西方有核国家的讹诈威胁,为了打破对手的核垄断、抵制核讹诈、应对核威胁,党中央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成立专门委员会,在全国组织强大的技术力量投入攻关会战,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钱三强、程开甲等大批海外学子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争气弹”攻关研究,以举国之力托起“蘑菇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改变新中国命运的大事件,也是数十万人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交响曲,更是我国举国体制优势的生动展现。
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本质是人类智慧的创造性运用。而灵感和智慧的激发则需要充满活力的机制作保障。科学的经费使用制度,赋予研究人员充分经费使用自主权,确保宝贵的资源投到关键处、使在刀刃上、用出高效益;通畅的人才选拔晋升制度,把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出来任用好;科学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大家将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业务、谋创新、出成果上;有力的精神激励机制,强化科学家精神,引导大家崇尚荣誉、积极创新、追求卓越……这些机制,极大激发了人们敏锐发现前沿科技、及时捕捉科技风口、快速推进科技创新、有效促进科技应用的动力活力。还可通过体系性制度安排、前瞻性机制设计,营造激励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把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调动起来。
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既相互支撑又有很强的通用性,两者统一于科技运行大系统。战斗力建设运用离不开生产力创新发展土壤,只有以刚性的制度机制将战斗力增长与生产力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国家科技的大发展支撑军事科技的大创新,才能为战斗力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化跨军地改革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发展,让战斗力增长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互通性更强、战斗力建设与生产力发展结合更紧密的当今时代,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推进跨军地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最大限度调动整合一切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推动军事科技、战斗力跃上新台阶。
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组织突击车分队演练。新华社发
多措并举打造核心战斗力
未来军事竞争既是军队血性担当、意志品质竞争,也是军事科技硬实力的竞争。要抢占军事竞争优势与主动,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在磨砺军人精神意志、提高军人素质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先进技术的敏捷响应、快速转化的科学机制,打造更硬核的核心战斗力。
国际竞争、大国博弈视域下的先进技术快捷响应、快速转化是国家行为,需要国家主导统筹跨军地、跨战区军种、跨行业资源力量,敏捷捕捉信息、高效整合资源、快速推动转化。充分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军委科技委的作用,建立常态化信息沟通、精准化需求对接、高效益优选机制,把地方技术供给与军队需求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科技创新苗头、战斗力新增长点,军地合力培育做大做强。建强军产学研企联盟体系,把研究机构、大学、社会团体、政府机构、部队等统筹起来,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人才队伍为关键、大企业为骨干支撑、军事需求为牵引,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军事技术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军地共享研究成果,降低科技研发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成本、缩短转化周期,促进技术敏捷发现和快速转化应用。
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人的智力的物化拓展,在智力的不断激发中优选最佳技术选项、最优技术路线、最强突破方案。借鉴先进军事国家敏捷发现创新技术、快速进行实战转化的有益做法,探索建立战建备一体的基层科技创新单元,鼓励一线人员敏捷发现建设急需、作战急用的实用技术,找到实在管用的解决路径;常态化举办军事科技月、军营科技日等群众性活动,激励大家立足岗位探索科技、提升素养,打牢科技强军基础;细化实化军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立牢科学标准,不让“勤洗碗的人”担心打碎碗碟;注重教疏并行,不让“跌过跤的人”背上“心理包袱”;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理,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营造敢想敢闯敢创的生态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蔚然成风。
战斗力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根植于生产力土壤。新质战斗力以新质生产力为前进基础,以先进科技发展应用为支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在新兴科技赋能驱动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大发展,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与日俱增,拓宽了新质战斗力发展维度。敏锐感知地方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科技水平的新提升,围绕强化军地合力健全机制,用好地方优势力量资源,强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提高我军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效益;找到生产力向战斗力、民用科技向军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向军事能力转化的最佳实现路径,并用刚性运行机制确立下来;适应生产力与战斗力联系更紧密、民用科技与军用科技兼容性更强的实际,构建完善畅达两端的法律规范,为快捷响应转化提供科学法制保障。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