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朱文鑫(海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名代表齐聚博鳌小镇,围绕“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主题,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再次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扩大开放的强音。
本届论坛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指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都保持在30%左右,我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此背景下,我国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旨在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更好融合,同时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好接轨,既能服务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制度型开放是一种高层次的开放战略,强调通过改革和完善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促进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到海南自贸港蓬勃兴起,从出台实施外商投资法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中国发展打开更大空间,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我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持续扩大市场开放,主动与各国共享市场这一稀缺资源,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机遇。去年,我国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商务部等三部门还印发通知,明确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这些举措都进一步释放出我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持续扩大市场开放、推动共享市场机遇的明确信号,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我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也能够回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需求,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基于对我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英国某大型企业负责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提出,未来将继续在商业地产、民用航空、医疗等领域加大对华投资,为促进英中经贸务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这折射出一个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中国,始终是投资的热土、合作的舞台,也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正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边境”制度开放,拓宽投资渠道。我国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也是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采取的管理模式。未来,我们要按照以开放促改革的要求,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促进各种高端要素聚集,这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边境后”制度开放,完善营商环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补贴政策等“边境后”议题,涉及能否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关乎外资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是国际经贸规则谈判中的热点议题,这是我国扩大制度型开放中的重点和难点,应当加强协调和对接。此外,在行业标准、行业规则等领域,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这是当前限制外资企业在我国开展业务的重要因素。为此,既要提高行业标准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互认程度,又要强化行业规则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衔接水平。
未来,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做“赋能型大国”,通过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协调和融合,从而更好发挥世界经济稳定锚的作用。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