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一线讲述】
作者:李小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低视力专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我女儿怎么才5岁就近视啦?”看到这位母亲困惑的眼神,又看看小女孩手里不愿放下的手机,我心里瞬间明白了几分。
在我的门诊,每天要接诊很多这样的小患者。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早发、高发和高度化趋势。大约20年前,我国近视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出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约为20%-30%。如今,近视率大幅度上升。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其中小学生约35%,初中生约71%,高中生约为80%。
从医学角度看,什么是“近视”?通俗地讲,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透镜,如果度数太高,导致眼睛不能清晰聚焦外界远处物体,就是“近视”。同时,如果近视度数过高,演变为病理性近视,即便戴上眼镜,也无法看清外界物体了,这种病理性近视已成为我国导致严重不可逆视觉损伤的第二位病因,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和近视度数密切相关的一个参数是“眼轴”,即眼睛的长度。眼轴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状态,生长速度通常每年约为0.2-0.3毫米,如果生长速度过快,则可能意味着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儿童青少年近视,主要是由于眼轴生长太快而引起的。
近视进展和眼轴快速变化是遗传和个人生活习惯等多因素日积月累综合导致的。充足的户外时间是预防近视的重要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则会增加近视风险。如今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用眼习惯,已经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来医院就诊的近视孩子们,上课时用平板、放学了上网课、休息时玩手机,无时无刻不暴露在近视的高风险之中,很多幼儿园小朋友也不例外。这样一来,近视的早发和高发现象也就可以想象了。
对于近视防控而言,遗传背景不可逆转,改善儿童的个人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就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抓早、抓小,从小重视,做好预警,一旦近视及早干预,降低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当好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
定期检查,做好预警。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做眼部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和屈光度数。对于没有近视的孩子,要关注是否还有远视储备,以及眼轴增长速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要关注视力降低程度以及近视进展速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处理、科学面对。
做好孩子的榜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户外时间2小时、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降低用眼强度,可以有效减少近视风险。所以家长在闲暇时要果断放下手机,让眼睛充分休息,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沐浴阳光、强身健体,既保护眼部健康,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提醒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保护眼睛。当前,儿童使用手机、平板学习的情况已比较普遍。家长在孩子学习期间要及时提醒其每20分钟到半小时进行休息,分段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给眼睛舒缓的时间。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屏幕小的手机、电子屏,尽量采用纸质阅读,或者使用护眼的大屏幕,距离坐远一点,降低近距离用眼强度。
儿童近视防控,抓早抓小抓关键,家长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呵护儿童眼睛健康,保护儿童光明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1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