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西部热土播种希望】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一群中国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正以青春之名书写担当。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近五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近3000名优秀学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云南、四川、陕西、广西等西部省区,在雪域高原、边疆村落、基层一线扎根奋斗,投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壮阔征程。他们以农大精神为底色,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理想,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中国农业大学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形成毕业生“去西部、扎得下、长得好”的良性循环。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先锋力量”
压实“一把手”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同、22个人才培养单位党组织合力推进、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充分调动毕业年级导师、班主任等多元力量织就了一张助力学子扎根西部的“保障网”。为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建功立业,中国农业大学出台《毕业生赴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奖励办法》,为选择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的毕业生提供坚实后盾,用政策温度点燃青年报国热情。
“毕业之际,学校大力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藏去建设边疆,并且提供了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奖励等政策支持,这让我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机会。”2023届动物医学院毕业生刘朵朵说。她毫不犹豫地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功被录用,前往西藏拉萨尼木县塔荣镇,开启了工作之旅。
思政铸魂:在田野间厚植“三农”情怀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的使命担当,更是扎根大地的行动。该校通过“百人示范、千人精彩”选调生风采展、各类基层就业典型报告会等活动,让学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些身边的榜样是如何将“乡村振兴”从口号变成青春选择的。
“学校通过选调生政策解读、学长学姐经验宣讲等举措,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为我的就业指明了方向。”2024届人文与发展学院毕业生杨芷蘅说。这个曾获学业一等奖的东北姑娘,放弃一线城市高薪岗位,考取云南选调生奔赴边疆。
实践淬炼:把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
中国农业大学做精就业实践育人,先后组织全国40所高校、科研院所近3000名研究生,深入到乡村广阔天地,开展“农博士在线”社会实践教育;5000余名师生参与“请党放心、强农有我”“学在乡村 服务乡村”专项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向“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输送新鲜血液;师生深入科技小院、村屯农家,在陕西苹果园、云南咖啡田里破解产业难题……脚沾泥土的实践,让青年读懂了中国乡村的脉搏。
“在研究生阶段,我去往河北涿鹿的广义兔业驻场,零时差、零距离接触生产实际。我感受到了基层对于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在与当地工人、农民的交流中明白了在村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广大的基层呼唤人才,基层的人民需要青年,我想为基层的群众做点什么”,动物医学院2024届毕业生奉锦峰表示,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立下了去基层地区工作的志向。所以选择了选调生这一份光荣的工作,毕业后奔赴祖国的南疆,成为广西崇左的一名选调生。
校地联动:铺就西部就业“高速路”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农大与四川、内蒙古、陕西等地政府共建人才引进“直通车”,举办西部专场招聘,搭建校企、校地、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平台,精准输送农业科技、生态治理等领域人才。一批批农大学子成为西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技术骨干、边疆乡村产业升级的“智囊团”。
“我们学校建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每日更新选调、招聘信息,学院老师建立微信群,传达就业信息,有专人为学生答疑解惑。特别是,学校领导高度关注选调生发展,钟登华书记每到各地调研都会与地方召开选调生代表座谈会,关心关爱选调生,学校、学院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暖心跟踪服务。”奉锦峰说。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将持续扩大西部就业综合影响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向西部地区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借助大数据技术,动态更新“用人单位需求库”和“毕业生求职意向库”,通过算法实现“人岗智配”;打造覆盖简历优化、面试技巧、笔试训练的“云培训”体系,为学子定制个性化就业方案,用数字化手段让西部就业服务既有精度更有温度。(宫辞 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