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天蓝莹莹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片区林木苍翠,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正在进行。“这里曾是废弃稀土矿山,左侧有一小部分尚待治理的区域。”寻乌县自然资源局干部邱华西指着不远处一片寸草不生的沙化地表,对一群大学生说,“2016年,寻乌正式开始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随后,赣南师大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教师分别从专业、哲学两个角度为学生解读矿山治理、矿山复绿。课程结束后,师生们又前往寻乌矿山复绿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地走读和社会实践。
这是赣南师大开展大思政课的场景。
“赣州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并在苏区振兴的重大战略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思政课的社会‘大课堂’!学校开门办思政课,各学院通过行业专家实例讲事理、专业教师实景讲学理、思政课教师实话讲道理的三师同台讲课模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悟真理。”赣南师大学工处副处长张小青打开电脑上的表格,“瞧,这是各学院开办的课程!”
表格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于都县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讲解文旅融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赣州市章贡区钓鱼台社区解读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体育学院在定南县(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讲授苏区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在南康区家居小镇解释产业集群……
“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课堂上,赣南师大学生陈泽彬和同学关注到赣南山区耕地撂荒现象,课后,他们组成团队参与学习成果转化项目,研究作品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为了让学生们更有效地开展大思政课实践,从2021年起,赣南师大着力打造“苏区红”数字资源库,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苏区红”汇集红色故事、红色标语、红色家书、红色文物、红色旧址、红色组织、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艺等元素,具有知识图谱、数字地图、“苏小红”智能学伴等功能,总资源量达16万余个,点击量突破1400万次。
“用‘苏小红’学习已经成为我的日常习惯。我参加的实践团队去福建龙岩前,‘苏小红’根据数字地图制定前往邓六金故居、红军交通线纪念馆等路线,随时随地答疑解惑。我们还把收集的红色素材‘喂’给‘苏小红’,神奇发生了!”赣南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瑞金班学生郭明珠说,“‘苏小红’自动梳理出龙岩历史,供我们系统学习。”
“在江西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红色文化育人高地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培育新时代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赣南师大党委副书记刘民说。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