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飞
“您好,这是我们此次检查的二维码,请您扫码确认……”近日,四川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城建规划执法大队如约来到成都鑫鸿盛运输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执法队员首先亮出“入企码”,企业扫描二维码对检查部门、检查事项、检查人员等信息进行确认后,执法人员方可开展检查。
“我们昨天收到检查提示,检查时间、人员、事项等都十分明确,很快就完成了材料准备工作。”该公司负责人郑云告诉记者。
扫码确认后,执法队员按既定计划逐一检查,不到半小时即完成检查工作。他们离开时告知郑云:“您可扫码查看检查结果,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价。”
“这效率也太高了吧!”郑云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检查,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执法部门入企检查前,均需提前通过‘一码检查’平台报备,系统自动比对备案计划,未通过审核将无法生成‘入企码’,有效杜绝随意检查。”成都市“一码检查”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今年2月,成都成立专班,推行涉企“一码检查”,吹响了治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号角。
“该系统配套制定了检查计划管理、预警提示及评价评估3项制度,对涉企行政检查的事前、事中、事后行为进行约束,形成了‘检查—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该负责人说,检查计划上传后,平台将对单日、单周、单月重复检查自动预警提示,对一年内连续3次无问题检查实施强制阻断。通过“云端统筹任务+线下协同检查”模式,不同部门的检查可联合实施,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目前,平台日均处理数据180条,非必要检查得到有效压减,企业迎检次数明显下降。”该负责人说,“一码检查”运行两个月来效果显著,实现了检查信息“码上查”、检查过程“掌上看”、检查结果“一码知”,做到了市场主体“有需必应”、行政检查“无事不扰”。
据悉,“一码检查”实施两个月来,成都全市400万个市场主体、2.9万名执法人员、404项检查事项已全部接入“一码检查”平台,“进企亮码”成为阳光检查、规范执法的新准则。接下来,成都还将持续完善优化平台功能,积极探索将其他不涉及行政检查的访企活动纳入平台监管,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信心。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