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一线探索】
作者:李君艳(深圳市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校长)
在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汪绮月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人工智能体被赋予“精准学习助手”的角色。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难以逐一聆听每位学生的朗读细节,而智能体的语音分析系统,可以实时捕捉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强弱、情感表达。学生在AI反馈与教师引导的双重支持下,经历“朗读训练—科学探究—价值观辨析”的深度学习闭环。这种“教师主导设计、AI支持训练、学生主动建构”的三方协作,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智能体小助手的加入,不仅实现了精准辅导,保障了课堂语言基础的扎实训练,还大幅提升了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强调教师主导性与AI辅助性的结合,使教学更加高效且富有创新性。
汪绮月强调:“AI与教师的协同是‘双向赋能’。”AI作为辅助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师则通过思维引导、情感关怀、人文教育和创造性设计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AI时代,教师的角色正在向“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和“情感支持者”转变,而AI作为其强大的助手,为教学、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说语文课堂凸显AI的人文温度,数学教师唐月英的“包装的学问”实践课,则展现了技术对理性思维的催化作用。
与传统课堂依赖实物模型和手工计算不同,这节课以AI技术为双翼。课堂伊始,AI生成的数字人视频以动态情境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包装最节约纸张”,瞬间点燃学生探究热情;而在策略探究环节,学生借助基于DeepSeek模型开发的表面积计算网页工具,实现了从“算不完”到“想不停”的课堂变革。
这一改变直击传统教学痛点。过去,学生需手动计算不同叠放方式的表面积,耗时长且易出错,无法充分进行思维拓展与策略探讨。而今,用DeepSeek制作的网页工具通过三维建模与智能计算重构学习逻辑:输入参数即可生成长方体模型,自由拼搭生成立体图形,并实时输出表面积数据。在探究“四盒卡片盒最优包装”时,学生通过动态调整叠放方式,发现“重叠4个大面4个中面更省材料”的结论。“居然不是重叠6个大面的包装方式更节约包装纸!”一名学生惊叹。
这种认知冲突正是深度学习的起点。技术赋能下的课堂实现了思维层级的跃升。在唐月英看来,AI的价值在于“解放生产力”——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抽离,使其更专注于设计递进式任务链;让学生从机械计算中解脱,真正体验“数学家式”的探究过程。
两节风格迥异的AI赋能学科课堂,共同指向深康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让学习真实发生”。这种技术赋能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让学习从“纸上谈兵”走向“躬行实践”。这也是我们深康学校对“AI+教育”的理解:技术不是替代教师的工具,而是重构教学逻辑、释放教育温度的“思维伙伴”。
在创新与坚守中寻找平衡点,学校在实践中为“AI+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以学科逻辑为本,让技术适配教学而非反之;以师生需求为锚,用工具解放而非束缚创造力。在这里,AI不是公开课的噱头,而是日常课堂的“标配”;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让学习更轻盈,让思维更深刻。
在学校,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思维的唤醒与生长。
当AI走进课堂,它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一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变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温度,更是教育者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在数智时代,这一“双向奔赴”的故事,或许正是未来教育最美的模样。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0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