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0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倪明胜(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委党校教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并强调“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当前,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刻领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系统推进的实践要求,能够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赋能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1.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分工的普遍发展,这种扩大的交往需要“秩序”和规则来维系,这些规则逐步演化为制度。历史和实践表明,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深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写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寻求改革突破口,并聚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立柱架梁”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基石,在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治党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好的制度总是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调适。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走深走实。首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合乎制度建构发展的内生逻辑,也契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需要。马克思指出,“制度变迁的过程是生产力的张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七个聚焦”,增加了安全领域,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也与时俱进作了丰富和完善。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推进各个领域改革,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党的建设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需要应时而变,实现更替、迭代和变革。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后,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得靠改革、靠制度,以党内之“制”实现党内之“治”,这就要求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征程上继续赢得历史主动。

  2.注重改革创新,明晰关键重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由此,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有“进一步”的改革创新理念,落实“全面”的改革实践要求,在“深化”中实现渐次推进、系统集成。这需要我们以总体性思维把握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全新挑战和战略目标,明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从改革的着力点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关键是要遵循“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这是当前改革要抓的关键环节和重心所在。这就要求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效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激发和提升执政本领和专业能力,抓好关键少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考核激励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激励干部锐意改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从改革的重点看,要始终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践行正确政绩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通过扎实有效举措切实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引向深入,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成熟定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3.提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效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的来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将党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政党之治”引领“中国之治”。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坚持效能导向,采取更加务实举措,统筹提升改革实效。一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二是坚持综合施治、立体施策,确保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三是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增强三者的关联性、耦合性、协同性,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四是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进党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加强“三新”党建有效途径,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五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聚焦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六是建立完善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激励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0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