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山河遗珍】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来
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的壮乡街麽乜手工作坊里,一枚枚色彩斑斓、绣工精巧的麽乜静静陈列。它们不仅是壮族同胞手中世代相传的信物,更是连接古今、对话青春的文化使者。近年来,右江区以研学体验为桥、以文创开发为翼,让这项承载着壮族先民智慧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亮丽的光彩。
麽乜,壮语译音为“mō miē”,意为“神祖”。它起源于广西西部,是一种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麽乜形如小布偶,内装艾草、苍术等草药,代表着祈福、辟邪等美好寓意。当地民众对麽乜有着深厚的感情。每逢节日、婚嫁等喜庆场景,都能看到它的身影。2012年,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那西屯教学生制作麽乜。黄永佳摄
“一根彩线穿起古今,一针一线都是传承。”在右江区非遗研学基地,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桂珍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缝制麽乜。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聆听传承人讲述麽乜体现的壮族稻作文化与医药知识,还能亲身体验剪样、刺绣、填充草药等麽乜制作工序。“原来小小麽乜里藏着这么多学问!”来自百色市第一小学的学生李雨桐捧着自己缝制的麽乜挂件,一脸兴奋地说。仅2024年,右江区就接待研学团队300余批次,超过2万名青少年参与麽乜非遗体验。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迎龙第三小学学生在制作麽乜。梁卓豪摄
让传统技艺“活”起来,更要让它“火”起来。右江区鼓励年轻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麽乜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他们先后推出麽乜造型的书签、香包、钥匙扣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新品,在配色上吸纳撞色、渐变等现代设计理念,同时结合壮族歌谣、铜鼓纹样等元素。最新问世的麽乜主题文创礼盒,已经成为当地的文旅名片。融合麽乜草药配方与现代香氛技术的香薰产品,不仅具备养生功能,更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桂珍在制作麽乜。梁卓豪摄
“文创不是简单的‘旧物新做’,而是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右江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举办非遗文创设计大赛、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让麽乜文创产品走出广西。目前,麽乜相关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万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遗、学习技艺。
壮族妇女喜爱在头上佩戴麽乜耳环和发簪。韦万忠摄
随着文旅的融合发展,麽乜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右江区的旅游景区,麽乜已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游客都会购买印有红色元素的麽乜;在澄碧湖景区,特色小店里的麽乜工艺品也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如今,麽乜已经成为右江区的一张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右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0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