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数智技术助力提升党内监督质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数智技术助力提升党内监督质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28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梁瑞英(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提升党内监督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新载体。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将数智技术更好地融入党内监督,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充分发挥数智化监督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提升党内监督质效的新引擎,是数智时代必须正视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搭建数智化监督平台

  将数智技术应用于党内监督,首要的是搭建数智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将海量的、看似关联性不强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碎片,“缝补”成一个硕大的、缜密的信息网,从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实现主动监督、及时监督、精准监督、高效监督。这一数智化监督平台,应当包括监督检查平台、评估反馈平台、风险预警平台、问题处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等在内,形成一个完整链条,以有效汇聚数据资源,并经过过程化处理,及时精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简化监督流程,缩短核查时间,提升监督效能。

  加强组织保障。建设数智化监督平台,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安全等各方面的综合保障和投入,不仅需要对传统资源进行采集、整理,还需要对其进行压缩、存储、传输、加密、析取、集成等数字化技术处理,以形成模拟视频、音频、图片等数字化资源,再通过数智化平台,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科学分析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软硬件的购买、专门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后期监督平台的维护等。因此,平台建设离不开党委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推进。

  打破数据壁垒。信息不对称、数据壁垒等现实中存在的现象,导致数智监督中经常出现数据不足的情形,使监督主体陷入信息不全、信息滞后等困境,从而不能有效发挥出数据信息的基本功能,难以形成对“四风”问题、廉政建设、权力运行等的有效监督。因此,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搭建监督平台,构建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形成数据的互通互联,构建数据通道。这种数智化监督模式,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使监督不受地域、层级的限制,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相关信息。

  抓好平台整合。推动各项监督融会贯通、统筹衔接,应坚持整体观念、系统思维,有针对性地对相应平台进行整合,即将处于不同平台的资源汇集到一起,整合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性和共享性特征的大平台,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利用各个平台的优势资源,从而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高效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纪检监察机关在进行廉政监督的过程中,可以对税务、交通、房产、金融等系统的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从而防患于未然,做到监督前置,提升监督精准化、高效化水平。

  健全数智化监督机制

  推进监督数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工程,需要体系完善、协调联动、运行高效的机制作为保障。如果技术使用脱离了基本目标,出现了危害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泄密等事件,就背离了技术应用的初衷。这就要求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构建线上与线下相协同、人工与机器相配合的机制,全面构建供给保障、数据采集、研判评估、风险预警、信息反馈、问题处置、信息发布等机制,确保数智监督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安全有序、及时高效。

  一方面,制定出台应用数智技术进行监督的制度规范,加强技术应用的制度保障。数智监督的有效运行,需要海量可靠数据作为基本支撑。为此,需要对纪检监察机关获得或共享大数据予以制度赋权,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保证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运用数智技术的监督,防止对数据信息的不当处理,解决技术应用与监督实践、数字运用与纪法逻辑间可能出现的不平衡。为此,应进一步充实完善党内法规的相应条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的行为准则,厘清技术应用范围、边界,规范程序运行,惩治违规违纪行为,保障数智监督规范有序运行。

  另一方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各监督主体协同推进的全面贯通、智慧便捷、安全有序的数智化监督格局。数智监督不是孤立的,只有不断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专责监督为主干、基层监督为支撑、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保障的监督体系,才能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应在各类监督中规范融入技术要素,以数智化监督为驱动,推动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具体而言,党委(党组)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监督全过程各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制定在各类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中协作配合的制度规定,健全“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等,通过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促进各项监督统筹衔接,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以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保障,深化拓展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协作配合机制,更好提升监督质效。

  提升监督主体数智素养

  数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党内监督形态由经验依赖型向经验与技术并重转变,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作为转变。面对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虚实共生、人机交互的数智时代,提升党内监督主体的数智素养、强化其对数智技术的认知水平与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创新监督理念,构建考评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数智技术的加速迭代,监督主体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尤其是要转变传统的监督思维,充分认识数智技术的赋能效应,重视技术的价值与应用。同时,把干部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数智素养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健全科学完善的评估激励体系。注重干部数智素养考核结果的运用,将数智素养评估结果与干部的综合评价、监督管理、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相结合,推动数智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数智素养。中共中央印发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明确指出,“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开阔干部视野”。在干部培训中,应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将技术应用于党内监督中需要破解的具体难题,有针对性地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可以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把准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设计,优化培训课程体系,适当增设科技类课程,选优配强师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与之相关的实战化技能培训,用数字化思维武装监督主体头脑,提升其数智素养以及开展工作的能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8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