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文明互鉴守护人权,以治理共进发展人权——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成功举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文明互鉴守护人权,以治理共进发展人权——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成功举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28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阮紫嫣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这是继2024年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之后,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在人权交流合作上的又一重要成果。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承办。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为主题,下设“数智时代的人权保障”“环境、气候与人权”“中拉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三个分议题。来自中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等20个国家的人权领域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企业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会议。现场讨论发布了《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为推动中拉长期人权交流合作搭建机制平台。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表示,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推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国际人权事业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要秉持人权价值促进数智技术向善,坚持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促进全人类幸福,加强中拉人权合作研究,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人权反映了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是人类尊严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拉应以文明互鉴守护人权,以经验共享促进人权,以难题共解推进人权,以治理共进发展人权,共同推动彼此与世界人权事业发展。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塞萨尔·马丁斯在致辞中说,本届圆桌会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不安、民族冲突加剧的关键时刻及时召开,充分说明中拉已经为世界文明互鉴和经验交流树立了榜样,也向世界充分展现了无论各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多么不同,只要是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就可以开展真诚合作。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介绍,中方倡导共同安全,为实现人权创造更加安宁的国际环境;坚持发展优先战略,为实现人权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张促进文明互鉴,为实现人权提供更加丰富的路径选择;维护公平正义原则,坚决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内政、遏制他国发展。

  格林纳达国家赔偿委员会主席阿利·尼绍尔·萨利姆·吉尔表示,无论贫富强弱,无论国家大小,每个人的生存权都应该得到无条件尊重。美国向海外宣扬民主和人权之时,美国南方的非洲裔美国人的人权却因种族隔离和“吉姆·克劳法”而受到严重侵害。

  尼加拉瓜国民议会土著、非洲裔和自治区事务委员会主席、议员莎伊拉·纳塔莎·唐斯·摩根认为,不可剥夺的和平与主权权利是一切真正人权的前提。这种愿景是现实生活的体现。中国通过团结互助、相互尊重的平等原则,助力着我们地区的发展建设。对于那些试图将人权作为政治武器的国家,我们将坚定地进行回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代表主办方正式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明确未来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创新推动联合研究、加强人权政策研修、建立案例数据库,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搭建中拉人权研究领域的常态化合作平台,推动中拉人权事业的共同发展,并为全球人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新的智慧与路径。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8日 12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