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贺与诤(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中文系主任)
贾梦玮的散文集《往日情感》(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通过对古城建筑、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情感记忆的思辨性回望,发现烛照当下的精神力量。作者纵览历史与社会宽广的横断面,从市井生活的细部中发掘文化传统、情感力量与精神品格,流淌在他文字间鲜活的审美、伦理之思为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发。
将史学视野融入文学写作理路当中,可以极大限度地释放读与写的功用,谙晓世事,继而洞察人世。在《往日情感》中,作者有意识地参考、使用《澄江府志》等史志材料,也不乏对《都门饮食琐记》《凌霄一士随笔》等材料的延展。这些有温度的史料摇曳在历史长河中,呼唤着时代的印记。作者将史志材料作为文学表达的有机部分,兼顾语言节奏与情感体验,不仅保持了散文书写的灵动与个性,也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感与层次感。当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漫游在他的行迹所至之处,便理解了他站在卧龙岗上,如何遥想达成“安社稷、醇风俗”的诸葛亮,在花洲书院想念范仲淹时,怎样洋洋洒洒地写下一封穿越千年的书信,其中不乏对实务强国、承续文明的再度思量。那些曾经鲜活的文人志士对家国的情思、知识的专注、教学的投入,其人格与文格依然回响在历史长廊之中,共同构筑起民族的精神气脉。在这部散文集里,作者融合了传统文人色彩与现代知识分子意识,将自身的学养品格呈现在散文所内蕴的宏阔切面之中。想象是一座桥,作者在古迹的流连之间,在“亭亭如盖”的古树旁抚今追昔,回望时间洪流中历史人物的人生浮沉和风流逸事,探讨其间所传递的持守、节制、信念、道义等精神价值取向,体现出深厚的思考力度。作者通过回溯古迹、建筑所负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动情而审慎地分析创办实业、教育建设等实务之于家国的重要,在呈现城市风骨的同时,也书写出显性的中国气派。
地域的自然风土可以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其内蕴的人文精神也会对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作家的笔触往往扎根于具体的地理文化根脉,生发出多维的人地互动样态。地缘之故,生活在江苏的贾梦玮对江南的风物情有独钟。他尝试重新发现江南日常生活的细部,体味时代的切身感,打捞起绵延时间之中的许多往事。在“观物”的同时,他没有沉溺于对“物”“迹”的复刻,而是凝聚审美趣味、文化气节,并注重其当代启迪。当人们初入烟雨江南,可能首先体会到的是氤氲浪漫的风情,进一步可觉察那些亭台楼阁、厅堂柱廊“不仅有诗情画意,更有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与对于人伦、家国的理解”。于是,义理、气节、情谊之道被注入馨香的花果、宁静古老的银杏,甚至是鸭蛋壳酒杯中激荡的酬唱之中。在作者看来,江南之所以成为江南,涌动着其他风土所没有的文化气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观念早已深入江南日常的生活图景。他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对与江南风土气脉相连的文人志士思想结构、精神品格和文化修养展开细致的描述。江南文人在古籍的收集、考订、编撰上不懈前行,令人振奋。作者在他们的过往中体会到文化保存与传承的重要价值。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自序中说:“余深惧南都遗迹,湮没无闻,后世之考古者,无从研求,故就三四年来考察所见,遗迹之犹幸保存者,摄为照片,辑为图考,以保留历史遗迹于万一。”这段话正与贾梦玮所呼吁的文化传播相吻合。从江苏出发,他在书中也以游记的方式呈现了其他地域的山川气魄和传说见闻。他融情于“物”,通过智性思考与思辨性赋予文字超越抒情的深度,让文化关怀“落地”,使文字成为启迪认知的载体。
在时代浪潮中,如何捕捉人们的微观生活史变迁,并从中发掘人文价值的变化,为创作者带来新挑战。贾梦玮尝试从城市空间和物质景观的更迭、乡土伦理的变化中,探究变动不居的日常生活与情感认知。他回溯老街区、古建筑的演变历程,揭示城市的人文品格,闪烁着学养的光亮。同时,他也关注现代社会中的“新现实”。在他看来,火车、地铁都是行走的部落,变动中的公共空间。四通八达的地铁经常很拥挤,但只要留心,也依然可以在忙碌的时刻获得从容的心理情感体验。一如书中所言:“地上,地下,都有我们的十字街头。”谁在行色匆匆中获得精神的停驻,谁就能够在陌生的面孔中察觉隐秘的幸福感。
家国情怀往往潜藏在故乡风景和市井烟火气中,串联起回忆者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思。在《往日情感》中,作者通过爬梳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细致地呈现时代更迭与岁月变迁中人们的精神嬗变。作者将每一处“此间旧影”进行情感化的检视,体现出深刻的现实关注。这些生命体验经由文学表达被释放出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切片,让往日情感联通了对当下的思索。他所构建的“乡村表情图谱”,镌刻着童年时代春节的热闹与纯粹氛围,映衬着吃饱穿暖、家人团聚的欣喜,安妥着灯光下母亲一针一线做布鞋的身影。这些生活剪影表达了作者对近半个世纪时代变迁的深切怀恋、感慨,逐渐将个人经历升华为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
《往日情感》检视了历史与社会宽广的横断面,焕发出散文创作的精神力量与美学品格。往昔的记忆是反抗遗忘、对抗时间的刻刀,其间所沉淀的成长与情思是面对未来的不竭力量。《往日情感》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闪烁着思辨色彩与智性情思,等待着与读者一道将对抗遗忘与粗粝生活的情感,沉淀为奔向幸福与欢欣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0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