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段蓉萍
我家餐桌上的木质盘里总有几块塔巴馕,回家后我会不自觉地掰一小块吃,似乎味蕾得到抚慰后,才有精神干家务活。每次出差,包里也少不了放一个塔巴馕,如此,旅程才让我安心。
喜欢塔巴馕,缘于我曾在牧区生活9年。那时天天吃塔巴馕,大概是留下了味觉记忆,后来每当饥肠辘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塔巴馕。不单单是饥饿,连烦恼、忧伤,塔巴馕也能抚平。哈萨克族有句俗语:“所有食物的爷爷是馕。”可见馕是哈萨克族人最重要的主食。游牧民族长期处于迁徙中,一日三餐最为便捷、最受推崇的主食就是塔巴馕。
塔巴馕和那些牲畜一样,总是跟随牧民行走在草原上。天上有一个太阳,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则有一个太阳般金黄的塔巴馕。寒来暑往,有了这两样,就没有过不去的日子。
馕通常是从馕坑里烤出来的,而塔巴馕之所以会跟着牧民们行走在草原上,就因为它能就地取材烤制。烤制塔巴馕的工具被称为“塔巴”,类似汉族人的平锅,但没有锅耳,通常为铝制或者铁铸,直径50多厘米。
记得那是2016年深秋,我陪同一名摄影师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拍摄野生动物。这一年雨水旺,沙漠里的红柳、梭梭长势好得很,野骆驼、野黄羊、野猪、野兔等常出没于此。暮色将近,却没有拍到理想的照片,于是打算住一晚,次日继续工作。我早些年常来这边,知道努胡塔尔家在附近,于是打电话给他,他很高兴我们去做客。
一进屋,努胡塔尔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他的妻子提来热茶,说:“羊肉煮好了,先吃,马上把塔巴馕烤一下。”她告诉我们,制作塔巴馕,从开始和面就很讲究。一般烤饼都是用清水和面,而塔巴馕和面用的是羊肉汤,牛奶次之,还要加入羊油或牛油,以及小苏打。若没有这几样的加持,烤制出来的馕干巴巴的,毫无魅力。和好的面睡在盆里,盖上棉垫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个半小时,等待发酵。
开始生火了,努胡塔尔的妻子在院子里点燃干牛粪——这是塔巴馕好吃的又一关键所在。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牛粪。干牛粪随地都是,是哈萨克牧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进入冬季,孩子们的一项任务就是捡拾冻成饼状的牛粪,码放在住所附近,有的像墙,有的似小山。
提前发好的面饼,被置于塔巴中,上面再倒扣一个塔巴。将完全燃烧透的牛粪覆盖在塔巴上,大概半个小时,焦黄厚实、口感松软的塔巴馕就出锅了。香气瞬间扑过来,让人根本挪不开步子,老老实实跟着香气进了屋。
塔巴馕的标配是牧民们自己制作的酥油。掰开滚烫热乎的塔巴馕,抹一勺黄澄澄的酥油,入口那叫一个香醇!当然了,还可以与各种果酱搭配着吃,草莓酱、杏子酱、黑加仑酱、树莓酱等,都是女人们用巧手制作的果酱。甜蜜蜜的滋味,与塔巴馕的麦香、牛奶香混合在一起,轻易就俘获了女人和孩子的心。我是无辣不欢,车上常备有红艳艳的辣酱和油亮的辣椒丝,取来夹在塔巴馕里,那真叫绝!半个馕,半支烟的工夫就消灭光了。
在塔巴馕面前,一大盘手抓肉黯然失色。
牧民短途出行通常会带烤好的塔巴馕,要是外出时间较长,便就地现烤。努胡塔尔告诉我,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和其他几个亲人骑马去阿克塞走亲戚,出发时带了塔巴,走一路,从没有缺过塔巴馕。他的许多亲戚,早年从阿勒泰和巴里坤等地辗转去外面讨生活,走到哪里,塔巴就带到哪里。多少年过去了,牧民们对塔巴馕的喜爱依然没有改变。
努胡塔尔每次到城区来,总会打电话问我在不在。我知道,他准是给我带了我最爱吃的塔巴馕。我承认,自己在塔巴馕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力。
如今,电商火了,草原上许多能干的主妇通过网络直播售卖塔巴馕。这么一来,塔巴馕长出了一对无形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一边是牧民们鼓起了腰包,另一边呢,美食慰藉了远离故土的草原儿女。
如此说来,塔巴馕可充饥,更可疗愈人心。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