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绿色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实践指向
刘耀彬、胡伟辉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 撰文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具备以绿色低碳科技为核心动力、以要素组合优化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产业为重要载体、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大国担当、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追求等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滋养
路雪莲在《思想教育研究》2025年第6期 撰文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整体主义理念、“取之有度”的传统生态经济思想、“仁民而爱物”的传统生态人性观、“辅相天地宜”传统生态治理观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坚持系统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且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滋养。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