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再次叩响东盟大门:孟加拉国的“向东”雄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再次叩响东盟大门:孟加拉国的“向东”雄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2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日前再次向东盟伸出橄榄枝。他在与马来西亚人民公正党副主席努鲁伊莎·安瓦尔的会面中直言不讳:“我们希望成为东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

  此次入盟时机的选择颇具深意。马来西亚正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尤努斯显然希望借此东风,为孟加拉国铺就通往东盟的道路。事实上,早在2020年,孟加拉国就已正式申请成为东盟领域对话伙伴——这一身份要求申请国在经济、贸易、科技等至少两个领域与东盟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

  “孟加拉国可以成为东盟和南盟之间的桥梁。”尤努斯的这番表态,勾勒出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构想:让孟加拉国成为连接东南亚与南亚两大区域的枢纽。

  这场外交攻势的背后,是孟加拉国政治版图的剧烈重组。2024年8月,孟加拉国发生全国性抗议活动,要求时任总理谢赫·哈西娜及其政府辞职,最终哈西娜于2024年8月5日辞职,国民议会于次日解散。2024年8月8日,尤努斯宣誓就任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新政府上台后即积极推动加入东盟。

  英国《外交家》杂志4月刊文指出,在国内政治剧变和全球秩序动荡的双重背景下,孟加拉国正在实施“向东看”政策,试图通过拥抱东盟实现经济腾飞、区域互联互通和战略多元化。

  然而,政治只是表象,经济才是驱动孟加拉国东进的核心引擎。作为南盟成员国,孟加拉国对这个南亚区域组织的表现日益失望。学界普遍认为,发展迟缓的南盟已无法满足孟加拉国的增长雄心。相比之下,坐拥超过4万亿美元GDP的东盟经济圈,无疑更具吸引力。

  孟加拉国水仙花国际大学访问学者奥拜杜拉指出,加入东盟将为孟加拉国开启出口多元化的大门,使其突破对传统西方市场的依赖,接入东盟庞大经济体,并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孟加拉国计划在2026年11月正式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后,其对欧盟和北美的出口预计将下滑7%至14%。此外,孟加拉国首个深水港马塔巴里港的建成,有望重塑区域贸易版图。

  从意愿到现实,孟加拉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帝汶的经历或许能为其提供某种借鉴。从2011年提出申请到计划2025年10月正式入盟,东帝汶整整走了14年。其间,东帝汶不仅先在2015年获得了观察员国地位,还必须签署和批准包括《东盟宪章》在内的84项协议,涵盖投资、贸易、标准互认等方方面面。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在2024年10月的报告中提出了另一种思路:东盟可以通过强化现有机制来回应孟加拉国的入盟诉求,而无须再扩大成员国规模。报告指出,孟加拉国已通过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和东盟区域论坛等平台与东盟建立了联系。通过这些多边对话机制——包括东亚峰会、东盟+3和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双方完全可以深化合作关系。

  即便抛开程序性障碍,孟加拉国入盟仍面临结构性挑战。最大的担忧来自东盟决策机制本身。成员国从10个扩展到11个后,协商一致的“东盟方式”这种决策的效率问题已经初现端倪。再增加一个背景迥异的南亚成员,无疑将进一步考验东盟的组织韧性。有学者呼吁,东盟或许需要考虑引入更灵活的表决机制,否则很难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保持影响力。

  更棘手的是缅孟之间的历史包袱。2017年8月,缅甸若开邦北部爆发暴力冲突,导致大批流离失所人员涌入孟加拉国。截至目前,这个人道主义难题依然横亘在两国之间,有可能成为孟加拉国东盟之路上的绊脚石。

  在东帝汶即将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之际,孟加拉国的叩门声格外引人关注。对孟加拉国而言,东盟意味着经济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和地缘战略的重大突破。对东盟而言,这个拥有1.7亿人口的南亚大国既是潜在的增长引擎,也是需要审慎评估的变量。

  关键问题已不再是孟加拉国是否想要加入,而是双方是否都已做好准备。无论孟加拉国与东盟最终选择何种合作模式——领域对话伙伴、观察员国,抑或正式成员——都应着眼于一个共同目标:构建更加繁荣、稳定、互联互通的亚洲。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区域合作的价值愈发凸显,而孟加拉国与东盟的互动或将成为塑造亚洲未来的关键变量。

  (光明日报仰光8月1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2日 11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