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袤乡村任驰骋——记江苏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袤乡村任驰骋——记江苏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4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李健 苏雁

  “来,一起尝尝鲜!”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走访村民回来的徐玲。头戴草帽,一身素朴,徐玲擦了把汗笑着说:“村民们自己种的小西红柿和葡萄,硬塞给我尝尝。”

  徐玲曾在海军部队服役8年,是海军辽宁舰首位女舵手。2021年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观学习时,徐玲受到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感召,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成为一名社区“掌舵人”,担任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

  初来乍到,她对农村工作“两眼一抹黑”,村民中也不乏质疑声——“外来的和尚,敲不了本地的钟”。徐玲并不气馁,暗下决心要“两个膀子甩起来干”。

  “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给了我很大帮助。”为尽快融入工作,徐玲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诉求,一本本“民情日记”写得密密麻麻,成为日常工作的最佳注脚。就是用这种“笨方法”,徐玲半年时间走访了400多户村民,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为后续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兜里有钱,脸上有笑。”这是徐玲工作的目标。她将芦沟社区的特色农产品作为突破口,带领大家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为百姓增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依托黄花塘镇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完成11700余亩土地流转,打造出2000亩虾稻共生高标准示范田,现已实现‘一稻三虾’+‘水花苗’的虾稻共生模式。”徐玲介绍,“村集体+国企+经营大户”三方合作订单模式,降低了规模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收益。

  在虾稻共生高标准示范田,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水稻正拔节生长,田埂边有大大小小的洞口。“这每个洞里都住着小龙虾呢!”当地经营620亩地的种植大户卢勇介绍,“目前虾稻综合亩均收益达4800元,较6年前提升71.4%,2025年抱籽虾、水花苗销售量达480斤,销售额达180余万元,位居全省第二。”

  围绕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售卖进行全链条服务,村里还在紧锣密鼓推进龙虾深加工中心、电商物流基地等一批富民项目。

  提升村民幸福感一直是徐玲关注的重点。一次入户走访中,徐玲看到74岁的沈爷爷独自照料瘫痪在床的妻子,两人午饭就是白粥就咸菜。徐玲带领支部党员摸排调研,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占常住人口60%以上,多数老人一日三餐仅以粥或面条简单对付,于是萌生了建爱心食堂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中午时分,暖心大食堂里一些村民正在用餐。“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时令水果。我每周一到周五都在这里吃,60岁以上的本村村民只要5元钱,实惠又方便,徐书记给大伙办了件大实事呢!”65岁的村民王其荣边吃边跟记者说。

  从暖心大食堂到爱心理发室,从公益放映室到棋牌活动室,从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室到儿童共享菜园……社区服务愈加完善。

  “乡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徐玲坦言自己一直在学习,“只要心里装着百姓,有细心、耐心和真心,就一定能在广袤大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4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