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文化周末:乌溪沙的麻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文化周末:乌溪沙的麻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5 04: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诗意中国】

  作者:郑培凯

  住在乌溪沙,落地窗朝着吐露港波平浪静的海湾。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日落的余晖在水面上铺洒金光,绘出千姿百态的图案。红日坠入海湾对面的山峦,在最后的三四分钟里,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先是闪烁刺眼的金光,然后随着八仙岭的浮尘与岚气,呈现叆叇的橘红。若有飘浮的云层闪过,就像在案板上切开了新鲜的橙子,让人联想到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很有点温婉明艳之感。落入山脊的片刻,日头突然转为朦胧的晕红,像隔着锦绣罗纱的水晶球。从天穹坠落后,它隐去了灿烂的身影,留下一片迷茫的霞光。

  傍晚时分,我喜欢坐在阳台上,看晴空中风云变幻,日落月升。有时痴痴望着海湾上的波縠,冥想亿万年之间,沧海桑田。彼时,山岗是不是山岗,海湾是不是海湾?眼前的山海交错,是大化有意为之,还是不经意的地壳变动?一切亦真亦幻。在亿万年后的今天,它们成了我作息相伴的美景。

  有许多年,每天一大清早,与妻子沿着乌溪沙的海滩,从渡头湾村,一路沿着长径村的海滨小径,走到马鞍山的滨海长廊,呼吸清新而带点咸涩的空气,任凭熹微时分的海风轻拂发丝。幸福的感觉如此真实,深深镂刻在记忆中,回想起来总是鲜明如画,完全未受时间磨蚀。偶尔会看到低飞的白鹭企立在水边,不晓得是在欣赏海湾的宁静,还是在等待鱼儿游过,准备奋身一击。这一带蚌类很多,不过都深埋在海滩下,想来鹭鸶的长喙没有雷达的本领,无法探知蚌贝躲藏的位置。倒是有许多小螃蟹,大概就是广东文人称作“礼云”的蟛蜞,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在沙滩上探头探脑,举手作揖,招惹鹭鸶来袭。

  或许是年事渐长,也许是冗事太多,免不了案牍劳形,早上出门散步,逐渐减少,最后变成在傍晚时分,放下身边冗务,跨出落地玻璃门,在阳台上观海,看世事浮沉。不禁想起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生活中少了海边散步,自然是遗憾,也有违医生嘱咐的养生之道,但我还能在阳台上观海,感受海风吹拂的温馨,一样看日落月升,开放胸怀,与天地自然混为一体,可算作自我安慰。

  在阳台上观海,未曾看到的画面带来了惊喜。原来,在这里可以瞻望麻鹰的翱翔。它们在天地间上下翻腾,御风而行,为山海交错的宁谧带来了无尽的律动。麻鹰,又名黑鸢,是香港常见的猛禽。我最先注意到麻鹰的迅猛与机智,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带领我们的行山队,翻越港岛山脊到达大潭水库,在水库堤坝上欣赏风景,观赏坝下鱼群聚集的场景。我们从堤坝上将面包屑扔到水库中,立即有大群游鱼前来吞食。令我没想到的是,突然就有几只麻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而下,瞬间叼起鱼儿,振翅而去。速度之快,只能说是电光石火,眨眼之间就捞取了鲜美的食粮。

  这让我想到历史上的契丹族与女真族描绘的海东青,这是东北地区最敏锐、凶猛的鹰隼,宋辽期间的绘画中还有海东青袭天鹅的图像,以及海东青作为族徽的记载。《满洲源流考》记载:“羽族之最鸷者,有黑龙江之海东青焉。身小而健,其飞极高,能擒天鹅;搏兔,亦俊于鹰鹘。”康熙皇帝还写过一首诗,赞扬海东青的神俊:“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他还描写了海东青捕猎前后的迅猛姿态:“轩昂时作左右顾,整拂六翮披霜翎。……劲如千钧激砮石,迅如九野鞭雷霆。原头草枯眼愈疾,砉然一举凌高冥。”康熙大概想到了王维《观猎》中所写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是北方草原猛禽霸峙天宇的写照,不料我居然在远离高楼大厦的香港郊野公园,于山林环绕的大潭水库,得以目睹同样是“身小而健”的麻鹰,表演了一出“砉然一举凌高冥”的戏码。

  麻鹰的个头不大,身躯只有五六十厘米长,但翅翼展开来,有体长的三倍之多。划过长空的姿态,让人慨叹这是造物主创造的羽族美的极致。麻鹰飞翔时夭矫优雅,袭取猎物则如雷霆电光,其动静协调快慢有节,有如四手联弹,让观者应接不暇。我在阳台上观赏到的麻鹰,一般是鹰击长空之后,伸开翅翼悠然滑翔,从乌溪沙村的南头,向海湾遨游,绕了一圈之后,再升高向北,飞过我们的屋苑,消失在气流中。

  本地的环保组织对麻鹰的生存十分关注,开展过一些宣传活动,向人们普及麻鹰的生态价值,呼吁人们保护麻鹰。他们指出,麻鹰对人类有益无害,在自然界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乌溪沙的海湾一带,时常漂浮着海洋生物、鸟类及其他小型动物的尸体、腐肉,这些都是麻鹰的主要食物来源。树丛中隐藏的鼠类,以及麻雀之属,也是麻鹰的猎食对象。总之,麻鹰可以保持自然界食物链的平衡,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

  我不是观鸟迷,也不是积极参与实践的环保主义者,然而我非常赞成保护麻鹰的主张,也相信自然界要实现平衡、和谐,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乌溪沙麻鹰的惬意翱翔,让我想起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在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到麻鹰自由飞翔,确实是生活中的一大愉悦。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15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