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连续报道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作者:王同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对广大青年人才扎根边疆基层高度肯定和支持。
五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化中石大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理念,增强对“能源行业主战场在西部,石油行业一线即是基层,能源报国就要奔基层赴一线”的就业观念认同,培育能源报国奋斗者,引导学生切实让个人理想追求与西部基层发展、国家能源安全同向同行。
近年来,学校超过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投身国家战略急需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毕业生赴西部就业比例长期保持北京高校前列,3名毕业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西部就业率超过30%,留疆毕业生中疆外生源占比达84%。
强化思想引领,让投身基层成长成才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学校以“建设强大思政引领力,培育能源报国奋斗者”为主线,打造具有“家国情、石油味”的大思政课,引领学生心向基层。一是聚焦时代价值有高度。学校把举全校之力建设好克拉玛依校区作为政治使命,布局了一系列西部地区紧缺专业,强化学科建设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凝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校园IP,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把“能源报国”的大思政课讲到深水、深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第一线。二是聚焦文化浸润有深度。40多位院士做客“蟒山讲坛”“丝路讲坛”分享学术报国人生感悟;打造石油科学家、创校元勋曹本熹报国事迹原创话剧《筚路昭熹》;建设“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网络公开课,“能源强国”科学家精神弘扬教育基地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举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留疆毕业生出征仪式,引导和激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西部基层建设。三是聚焦榜样引领有温度。聘请能源行业大国工匠、科技专家、劳动模范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沐光校外导师”,开设《青春向上》《大国重器上的中石大人》等专栏报道,定期回访给总书记写信的118名基层就业毕业生,制作基层就业故事纪录片,以优秀校友的基层成长故事激励广大青年找到自己的航向。
强化培养赋能,让服务国家战略成为学校和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学生成长赋能,帮助学生融入基层,为“端牢能源饭碗”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一是学科设置服务国之所需。面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需求,学校布局建设油气科学与工程和清洁低碳智能两大学科群,前瞻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等,抢占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制高点。二是产教融合助力行业发展。开设“储能未来班”“碳中和能源创新班”,创设“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校企共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7所)、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等,培养能源行业急缺人才。三是校企协同赋能创新培养。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学生配备校企“双导师”,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形成“企业命题—院校解题—现场验题”协同育人新模式,多项成果直接应用于深海一号等国家重点项目。
强化就业支持,让奉献行业发展成为学生的职业航向
学校持续深化就业育人机制,引导学生以服务能源行业发展为就业目标开展生涯规划,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奉献行业。一是生涯教育支持学生成长。制定《沐光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构建贯穿学生成长发展全周期育人机制,帮助学生以职业目标为牵引,在各自赛道跑出最好成绩。以职业规划大赛和就业指导金课为抓手,将行业企业需求精准融入课堂和比赛,加强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职规赛参与学生比例、获奖数量均居北京高校前列。二是调研反馈支持学生培养。连续10年调研应届毕业生超过3.5万人,连续5年调研短中期毕业生近2万人,调研用人单位超过2000家,充分发挥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作用,开展行业人才供需状况研究,以社会需求适应度、教学培养反馈等调研结果,为人才培养提供就业数据支撑。三是就业服务支持学生择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多家行业重点企业选择我校进行首站招聘宣讲,助力学生投身能源行业主战场就业。组织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西部地区重点就业单位到场举办招聘宣讲活动,并设立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专项奖励,引导学生到西部就业。
正如荣获全国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中石大毕业生王良哲所说:“基层不一定是职业生涯的最后终点,但一定是人生成长的最好起点!”一代代中石大人在西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能源报国、能源强国的初心使命。
学校将进一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贯通“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实践,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西部建设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把就业教育全面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书写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中石大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