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美丽乡村】
何海洋 撰文/摄影
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大山里,护林员们忙碌在林间。一片片近几年栽种下的苗木生机勃勃,绘出一幅灵动的绿色画卷。
护林员们正在推进的是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常表现为植被退化,山体岩石裸露,因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被称为“地球之癌”。数据显示,四川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达44万公顷。其中,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域为典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护林员扛着树苗行走在山林间。
一位护林员正在栽种树苗。
2023年,古蔺县15个乡镇陆续开启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治理松材线虫病、增加树种配比等措施,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此全面提升赤水河流域中上游森林质量及水源涵养能力。
一年多的时间里,800多名护林员在赤水河流域栽种了约600万株枫香树、楠木、樱花树等。除了改变树种,他们还砌坎培土,增加土层厚度;改土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兴池引水,保证用水所需。
赤水河两岸的绿树已经铺满山坡。
护林员砍倒生病的树木,栽种新的树苗。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退化林修复15万亩,栽植苗木500万株,修建水池400座。在“十四五”时期,四川省累计实施防沙治沙约17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约64万亩,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治理成绩单。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4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