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海峡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单娜
剪纸、木雕、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八卦掌、咏春拳、佛汉拳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场……8月10日至17日,第四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会暨“匠心传承”鲁台青年交流体验活动在山东潍坊安丘市举办。
同根同源续文脉,青春接力传匠心。活动以“非遗传两岸 同心续华章”为主题,规模与覆盖面创历届新高,汇聚了海峡两岸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青年代表,通过“展演+展览+互动体验+青年交流”的多元形式,用文化纽带牵起两岸同胞情谊,让青春力量成为非遗传承的鲜活注脚。
舞台为媒 武术风华与艺韵灵动交辉
闪展腾挪、快速迅猛……舞台上,两个矫健的身影如行云流水般地变换招式,将孙膑拳的刚劲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交流展演作为本次活动重头戏,汇聚两岸非遗精粹,以文化为弦奏响同心共鸣的开篇乐章。
湖南省岩鹰拳代表队在舞台上表演。安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武林同脉,艺韵同辉,武术展演堪称全场焦点。在“海峡两岸武术名家联合展演”中,两岸传承人同台切磋——中华台北武术总会秘书长、台湾孙膑拳代表张祐伟与孙膑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港同台演绎,一招一式尽显武学传承的一脉相承;邢台梅花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西岭与台湾梅花拳代表许祐睿共展拳术精髓、查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沙宗朝与台湾功力拳代表朱峰麓等同台较艺;岩鹰拳、徐家拳、螳螂拳等非遗武学接连亮相……每一场切磋都是文化根脉的深度交融,尽显同根同源的武学脉络,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武术跨越海峡的强大凝聚力与生命力。
“两岸非遗人通过历届大会的切磋互动,早已结下深厚情谊,期待未来在台湾延续这场文化之约,让更多台湾同胞感受非遗的魅力。”张祐伟表示。
活动现场,济阳鼓子秧歌《齐风鲁鼓》以磅礴气势唤醒传统舞蹈的生命力,高密茂腔《柜中缘》婉转悠扬,东营陈官短穗花鼓《短穗花鼓舞起来》灵动鲜活,徐州鼓吹乐《百鸟朝凤》则以高亢旋律勾勒传统音乐的灵动意境……台上台下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形成热烈的互动氛围,传统艺韵与武术展演相映成趣,共同绘就一幅传统艺术的立体画卷,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魅力。
展览搭桥 传统技艺与匠心好物齐聚
走进非遗展区,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循香上前,只见一排经典款金门高粱酒挺拔地摆放在展台前,酒瓶线条利落得像金门岛海岸线,瓶身通透如无云的闽南晴空,瓶底藏着细腻的纹路,低调里藏着巧思……
海峡两岸非遗巡展与展演同步启幕,以非遗为纽带,串联起两岸同源的文化记忆。
鲁台青年非遗手作技艺挑战赛现场,两岸青年在体验剪纸技艺。安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指尖技艺到舌尖美味,木雕、美食、戏曲和传统音乐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人目不暇接。台湾文物艺术收藏学会代表队带来书法《上善若水》、书画《五湖四海》等作品,笔墨间传递中华文化底蕴;“两岸非遗美食美酒展示品鉴区”,景芝白酒、周村烧饼、金门高粱酒等齐聚一堂,在香气与滋味的碰撞中,展现两岸饮食文化的同根同源;“两岸茶韵体验区”则以茶为媒,展现两岸制茶技艺与茶道美学。
作为展览核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尤为夺目:潍坊核雕“方寸藏乾坤”,在细微处尽显巧思;高密扑灰年画色彩古朴,勾勒传统生活图景;汝窑瓷器釉色温润,诠释东方美学意境……与此同时,山东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安丘玛瑙雕刻、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安丘剪纸等地方特色项目,如串联的文化明珠层层铺展,共同勾勒出一幅层次丰盈、生意盎然的非遗生态图谱,让观众在观赏与品味中,触摸两岸非遗的匠心温度与同源根脉。
此前,与会嘉宾和非遗代表到安丘世界风筝公园参观交流风筝文化。“来这里参观,叹为观止!安丘把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发展历史,跟科学、文化联系在一起,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到台湾,我也要把风筝艺术、风筝文化讲给身边人听。”台湾新国际创新交流协会理事长周正堂说。
互动接力 同源传承与文脉创新兼蓄
活动中,台湾文化名人洪锡铭的弟子马云峰摊开纸张,饱蘸墨汁,娴熟落笔在浓郁的墨香中,不一会儿,遒劲有力的八个大字“鲁台青年 匠心传承”跃然纸上。
两岸书法家在第四届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大会上现场创作。安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只见两岸书法家共同铺展宣纸,联袂执掌笔墨。笔锋流转间,一幅融贯两岸风情的书画长卷,就在你挥我应的默契中渐渐成形。饱含两岸深情的书法作品里,每一笔都似桥梁,每一字都如纽带,让深情落纸成诗,以协同创作深化情感联结。
随后,两岸陶艺名家展开共创:台湾陶艺家林育萱与安丘陶艺技艺从业者崔红伟围坐交流,从釉料配比到拉坯手法深入切磋,随后联袂创作9只天目盏。两位匠人以“同源共脉”为灵感,在器型设计中融入两岸陶艺特色,作品分别命名为“同源、共脉、和光、同辉、连枝、共沐、归心、合璧、承续”,每一件都承载着两岸技艺交融的深意。
“让非遗活起来”的核心在传承,更在青年。在8月14日举行的鲁台青年非遗手作技艺挑战赛上,来自海峡两岸近50名青年齐聚一堂,以指尖对话千年文明,通过沉浸式学习与竞技,共同体验剪纸的精巧、传拓技艺的古韵以及版画艺术的魅力。纸页翻飞、墨色晕染、刻痕深深,古老技艺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挑战赛中,两岸青年通过抽签混合编组,一同探索非遗的深厚魅力。在安丘剪纸区域,两岸青年屏息凝视,剪刀游走间,纤薄红纸化为栩栩花朵;在传拓技艺区域,青年们将湿润宣纸覆于碑砖器物之上,历史的肌理与文化的印记在纸面清晰重现;版画创作区则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青年们用刻刀在木板上精心雕琢,定格下令人惊喜的艺术瞬间。
当日,两岸青年还携手制作了带有“两岸一家亲”“大团圆”字样的月饼,在协作中传递温情。有台湾青年感慨道:“这次潍坊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非遗技艺,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手作体验的沉浸互动与月饼制作的温情暖意,让同根同源的文化在交流中愈发鲜活,非遗也真正成为连接鲁台两地的文化桥梁,为推动两岸交流融合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6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