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造福中阿人民 开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谱写丝路合作新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造福中阿人民 开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谱写丝路合作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30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 邹晓菁 王妤心泓 张文攀 闫磊

  金秋时节的宁夏平原,凉风送爽,瓜果飘香。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承载着“创新、绿色、繁荣”的希望,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火热展开。

  “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期待本次博览会能够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更好造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索马里总理哈姆扎·阿卜迪·巴雷对博览会表达了高度期待。本届中阿博览会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务实的合作,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故事。其展会规模与国际化程度均创历届之最,彰显出这一中阿合作平台日益增强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造福中阿人民 开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谱写丝路合作新篇章

8月28日,观众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参观。新华社发

  科技创新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8月28日举办的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刚结束演讲回到座位,阿拉伯国家的企业代表就纷纷围上来交换名片,想要结识这位中国农业技术专家。这是中国技术创新成果在阿拉伯国家倍受欢迎的缩影。

  在遥远的摩洛哥,中国先进技术炙手可热。“我们和西安理工大学共建的源荷协同智能微网试验舱已经启用,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与存储。摩洛哥不少企业提出了技术合作需求,产品订单也络绎不绝。”摩洛哥杰迪代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院长阿卜杜勒瓦希德·哈贾吉表示,联合中国企业、高校共建的中摩绿色能源与先进材料实验室已经揭牌,将聚焦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开展合作。

  智慧医疗是中阿双方牵手合作的新领域。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介绍:“阿方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很感兴趣,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不少国家的医疗机构已经到北京进行了多轮参观和沟通。”例如,会做推拿按摩和针灸理疗的机器人就成了“新宠”,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阿拉伯国家,这样的智慧医疗设备,是很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本届博览会期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面向阿拉伯国家集中发布了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等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对应阿拉伯国家在粮食安全、荒漠化防治、工业升级、建筑节能、数字经济及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这些技术成果将被纳入“中阿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数据库精准匹配、线下示范园区集中孵化、第三方评估机构全程跟踪的方式,确保每一项技术“带着需求走、循着市场落”,争取尽快在阿拉伯国家落地转化。“这是我们历经多轮需求对接,从国内60余家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1300项技术中精选的,可快速落地、规模转化、跨区域推广。”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吴立峰告诉记者,技术成果发布当天,现场就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

  收获发展和希望的果实

  作为世界椰枣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突尼斯出产的“底格里斯之光”椰枣世界闻名。“我非常希望推动这款突尼斯明星产品拓展中国市场。”突尼斯椰枣加工商艾哈迈德·布杰贝勒告诉记者。

  展馆之外,本届博览会配套的农业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会也火热开展。“农产品贸易和市场准入”“农业政策和经贸规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减贫”等成为嘉宾关注的热门议题。深化中阿农业经贸合作,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共识。

  宁夏农耕历史悠久,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很高声誉。借助中阿博览会的平台效应,冷凉蔬菜、硒砂瓜、枸杞、滩羊等宁夏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阿拉伯国家市场,更沿着“一带一路”加速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从去年5月开始,我们已通过货运飞机向阿联酋出口约220吨蔬菜,包括黄瓜、茄子、豆角等。蔬菜从厂房到迪拜的商超只需36小时,近乎零损耗,品质新鲜。”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涛说:“两年前,通过中阿博览会,我们结识了阿联酋温超集团的有关负责人。他们非常喜欢宁夏蔬菜的口感和品质。如今,出口蔬菜种类不断增加,双方已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模式。”

  走向国际的不仅有农产品,更有惠农助农的实用技术。2015年,宁夏开始牵头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示范运营,推广畜牧养殖、牧草种植、蔬菜制种、节水灌溉等农业技术的本土化应用,成效显著。

  在毛里塔尼亚,中方专家成功培育当地首例胚胎移植纯种荷斯坦牛犊,综合受胎率达45%;试验示范优质牧草品种21个,开展技术培训24期,培训400人次。在约旦,中心开展了7类100多个蔬菜品种的种植示范,将宁夏种子技术推广至中亚、中东、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大型展示观摩会10次,参与企业超70家。截至目前,宁夏已向海外推广农业技术50多项,培训发展中国家农业官员及技术人员600余名。

  本届博览会的农业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会还发布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银川倡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跨国转化应用。

  共绘气象发展合作新云图

  智慧气象展区是本届博览会最具人气的展区之一。在智慧气象展台,几块大电子屏上正实时显示着阿拉伯半岛的卫星云图。“这是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传回的高清云图,一个区域被蓝色阴影覆盖,就表示当地可能会受暴雨灾害影响。”智慧气象展台工作人员边演示边介绍,“我们也有一些新的中阿气象合作项目将在本届博览会签约落地,这些项目可以让我们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气象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灾情预警等。”

  近日,作为本届中阿博览会八大分项之一,以“深化中阿气象合作 共筑气候韧性未来”为主题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活动在银川开幕。其间,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筹备建设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与约旦等国家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妈祖(MAZU)”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与埃及气象局联合开发气象人工智能模型计划……一批务实合作举措的推出,标志着中阿气象部门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深化早期预警合作方面取得机制性成果。

  “中国为国际社会增强气候韧性提供了关键支撑,支持并期待中阿在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联酋国家气象局局长阿尔曼杜斯对中国通过“妈祖(MAZU)”为推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目前,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同时,平台已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的监测服务。跨越沙漠与海洋,中阿气象合作的新云图正徐徐展开。

  展望未来,更多的创新科技将如同银川此刻送爽的秋风,穿山越海,惠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千家万户。

  (光明日报银川8月29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30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